近日,在山東省立醫院集團臺兒莊醫院新院外三科陪護的楊先生說:“來到新院區,給我的感受是環境優美,基礎設施比老院區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更方便就醫。”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區始終聚焦居住環境、社會治安、基本醫療、文體生活、基礎教育、社會幫扶等民生領域,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將關乎民生的“小事”辦成溫暖人心的“大事”。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81%,較上年同期提高11.9個百分點,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完善公共設施 打造宜居環境
在臺兒莊區兩岸公園C區,市民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小道上,享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C區正式開園,為廣大市民再添一處休憩、休閑旅游的好去處。”正在散步的退休工人陳先生高興地說道。
為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該區建成公園游園10處、口袋公園32處,景觀40余處,新增及提升綠化面積約40萬平方米,滿足市民“出門5分鐘見公園綠地”的標準。上半年,該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76,列全市第二位,同比改善1.2%,改善幅度居全市第一位,國控運河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水環境綜合指數5.53,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該區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基礎類安全和使用功能問題,實施提升類和完善類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網建設4100米,清淤1600立方米,擴建改建停車位140余個,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408戶,外墻粉刷41000平方米,更換破損蓋板800余米,新建雨、污、電、水井200余座,更新小區道路17000余平方米,更新單元門30樘,建設小區景觀入口4處,新增小區綠化600余平方米,安裝景觀柵欄270米,建設活動場地3處,安裝健身器材20套,建設應急救援站2座,新增微型消防站11個,建設自行車充電車棚13組,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完成5個高層住宅小區新改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車棚30余處,改造物業用房4處,更新熱力管道300米,新增燃氣入戶134戶。在老舊住宅小區改造中,目前,已提前完成5個小區改造任務,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
提升醫療質量 保障群眾健康
近年來,該區為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積極對接山東省立醫院,推動區人民醫院與山東省立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關系,引入省立醫院管理團隊和優勢科室專家駐院坐診。為不斷提升醫務人員業務技能,截至目前,已選派43人次赴省級醫院進修學習,組織開展“三基三嚴”等醫技人員培訓考核活動30余期,覆蓋1200余人次。為夯實農村醫療服務網底,該區已建設樣板村衛生室16家、提升薄弱村衛生室14家,目前,所有新建、改擴建樣板村衛生室均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薄弱村衛生室全部實現“五有三提升”。培訓鄉村醫生4場次,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組織17名二級醫療機構醫務骨干下沉到鎮街,組織70名一級醫院業務骨干下沉到村衛生室進行幫扶,通過優質醫療人才資源下沉,有效破解了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難題。
為健全衛生服務體系,該區全力以赴加快重點醫療項目建設。9月8日,山東省立醫院集團臺兒莊醫院新院啟用,該項目是該區建區以來單體最大的民生工程,據悉,該院總投資8.6億元,占地面積123.2畝,規劃設計床位1000張,總建筑面積約92800平方米,初期開放床位800張,配備先進的大型醫療設備,滿足了診斷、治療等各種需求,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醫療衛生保障。深度融合醫療與養老結合,醫養結合康復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區中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項目整體工程已完工,項目全部建成后即是集醫療、養老、健康管理為一體的新型養老機構和中醫綜合性醫院。加強精神衛生體系建設,對邳莊鎮衛生院(區精神衛生中心)原有門診樓、病房樓、內部道路、雨污管網提升改造,新建病房樓2756平方米,新設置床位89張,購置設備約30臺(套)。
統籌優質資源 辦好滿意教育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今年以來,該區持續發力改善辦學條件,共投資306.77萬元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積極為棗莊二十三中等16所農村中小學更換一體機62臺,為棗莊十七中等12所農村駐地中小學改造提升錄播教室設備,更新部分農村中小學課桌凳1810套,為張山子鎮中心小學等9所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內配進行補充完善,為開發區板橋小學配備教室儲物柜,校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在尊重群眾意見基礎上,穩妥撤并農村小規模學校,推進以鎮為中心適度集中辦學。為提高教學質量,該區與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合作,加快推動棗莊二中、蘭祺實驗學校內涵式發展,爭樹校地合作樣板典范,打造魯南地區品牌學校。依托棗莊三十九中、古城學校、區實驗小學和區明遠實驗小學4所區直學校,對部分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列入集團成員校管理,通過選派執行校長、教師走教等形式,加大對薄弱學校輻射帶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管理質量。依托城區優質學校同農村學校建立校際間聯盟型友好結對關系,通過開展聯合教研、聯辦活動、共享優質課程等形式,實現共聯共建、互促發展。“教共體”覆蓋城鄉學校學生2.81萬人,占全區62.86%。
近年來,該區通過公開招聘、公費及委培師范生安置等方式補充中小學教師600人;開展教師交流394人次,其中146人由區直學校到鎮街支教,248人由農村學校到區直學校學習。持續辦好臺兒莊教育大講堂,選派優秀教師到威海體悟實訓,與曲師大聯合建立教師培訓機制,每年培訓教師不低于1000人。
筑牢治安防線 全力守護平安
“看到警察,總能感覺到滿滿的安全感!謝謝警察及時幫忙找到電動車!”臺兒莊區一位市民的電動車找不到了,臺北路派出所巡邏民警快速幫其找回后,他連連對民警表示感謝。
為營造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該區進一步健全“勘偵一體”工作機制,嚴打群眾關心的盜竊電動車、電信詐騙等民生案件以及酒后滋事、打架斗毆等現行案件,做到快反應、快偵辦、快緝捕,全力守護平安,為群眾挽回損失53萬余元。開展集中退贓6場、上門退贓30次,返還物品價值105萬元。緊盯季節性高發聚眾斗毆、尋釁滋事、故意傷害及傳統侵財類案件,縱深推進“夏季行動”,即案即偵,全力追贓挽損,持續掀起嚴打整治高潮。組織有關警種出席新聞發布會,廣泛開展“媒體開放日”“警民懇談會”“向人民報告”等活動,開展集中退贓6場、上門退贓30次,返還物品價值105萬元,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結合交通管理“精準年”工作部署,縱深推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扎實推進事故預防“減量控大”,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隱患61處。
開展多彩活動 豐富文化生活
今年以來,該區持續擦亮“臺城有戲·四季滿意”文化活動品牌,聚焦群眾需求,助推文化惠民,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演出196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440場。開展線上閱讀、“齊魯書香節”等讀書活動300余場次,開展移動圖書館送書到家門讀書閱讀活動20余次,村級新增圖書7000余冊,對6家農家書屋開展優化提升,累計惠及群眾2萬余人,開展群眾演群眾看文藝演出等大型文化惠民演出進社區20余場。同時,挖掘各村居文體人才,打造廖巷威風鑼鼓、小趙村莊戶劇團等文化品牌,組建愛藝社團、宏聲藝術團等文藝隊伍10余支,擁有專業人員近300人。
為進一步促進城鄉公共文化空間提質升級,拓寬文化活動新空間,該區積極推進現有公共文化陣地共建共享和常態化運營。區級“圖書館”“文化館”分別達到國家二級館標準,六處鎮街全部建設成高標準文化站和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區級兩館、各鎮街綜合文化站、大戰紀念館、賀敬之文學館嚴格落實免費開放時間,并提供相應服務。對各自然村進行文體廣場建設,硬化面積共計10845平方米。各村配齊專職文化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加強各村農家書屋、文體廣場的管理維護。認真做好已建城市書房的常態運營,組織開展詩詞分享會、非遺傳統文化剪紙、書法培訓和展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60余場。
強化社會救助兜牢保障底線
社會救助標準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共保障9類困難群眾28779人,累計發放救助資金9090萬元,兜準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線。持續開展“困難群眾救助集中申辦日”活動,發揮“6612349”社會幫扶救助熱線服務便民作用,為特殊困難群眾提供照護服務17428人次、34738小時,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該區創建“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
高效推動養老服務工作,該區累計建成15家愛心食堂并可持續運營,穩步推進“公辦民營”改革及區級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有序開展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更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需求。強化孤困兒童救助保障,開展“福彩圓夢、孤兒助學”“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工程”,累計發放助學金18萬元;持續開展“護佑健康”大病保險救助活動,為410名孤困兒童購買大病保險;引導社會慈善力量積極參與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1000余人次,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制機制;設立“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專項救助項目資金20萬元;為55名困難大學新生發放關愛助學金23.2萬元,成立3家社區慈善基金,助力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組織開展流動和留守兒童監測摸排工作,多形式開展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工作,簡化審批程序,推行“靜默認證”模式,保證精準發放。(賈禮章 何麗)
(http://www.632news.com/zzqs/content/2024-10/22/content_77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