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區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搭建平臺、創新載體,組織引導“銀發人才”發揮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桑榆力量。該區先后被評為“全國老年遠程教育實驗區”“山東省老年大學遠程教育網建網用網成績突出單位”等,華陽社區、繁榮街社區被評為全國老年遠程教育優秀教學點。
聚焦黨建引領,凝聚先鋒力量。始終把黨的建設貫穿老干部工作全過程,通過列支專項費用,擴大獎勵范圍,全力推進“本色家園”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創建,截至目前,已累計培樹市級“本色家園”離退休黨支部10個。建設銀齡書畫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紅色影院等場所,修繕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活動室,打造以離退休干部黨員為主體的“孔慶龍正能量工作室”“于景志正能量工作室”“銀發生輝”法律援助工作室,持續建強老干部紅色陣地。
聚焦平臺搭建,發揮優勢作用。以離退休信息系統為基礎,分門別類組建銀發人才庫,吸納銀發人才100余人,涵蓋社區治理、文化宣傳、助農發展等7個領域。同時在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矛盾調解、關心下一代等方面搭建平臺,通過支持老干部到村(社區)任職、組建鄉村振興服務隊等方式,引導老同志發揮余熱,先后涌現出助力鄉村振興老農技專家王興蘭、“銀發”護“青苗”退休教師黃禮貴等先進典型。建強志愿服務隊伍,健全“1+7+N”老干部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指導各鎮街、區直各單位和涉老團體,組建“榴花紅”老干部志愿服務分隊6支。依托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紅色資源,積極培育“銀齡宣講”新模式,組建老干部宣講團深入小區、樓棟,以“小馬扎”微黨課的形式,為青少年講述紅色記憶、為兒童搭建多彩課堂,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實現“一老一小”有效融合。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建立老干部志愿服務激勵回饋機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以志愿服務時長和服務質量為衡量標準,開展“星級志愿者”“星級志愿組織”評定,通過授獎嘉許、典型宣傳、優先禮遇等方式,對“星級志愿者”進行回饋激勵,充分調動老干部參與志愿服務積極性。
聚焦載體創新,厚植文化底蘊。加強文化養老陣地建設,先后投資70余萬元對老年大學進行全面優化提升,持續改善老年大學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挖掘辦學亮點,加強老年大學分校建設,華陽社區老年大學、澗頭集鎮老年大學先后獲批“山東省基層老年教育示范校”,吸引老干部就近入學和參加文體活動,打通文化養老“最后一公里”。豐富文化養老活動形式,利用山東老年大學遠程教育網、手機云課程等遠程教育平臺,推出“碼上課堂”學習模式,通過二維碼鏈接精品課,讓“碼”上學理論、學知識成為全區老年人文化養老新陣地。成立社區老年藝術團和愛藝社團,圍繞國慶、重陽節等重大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文藝展演、書畫攝影、棋牌賽、詩詞朗誦等文體活動,切實讓老干部“走出來、學起來、樂起來”,先后組織16個老干部藝術團體參加“紅色經典”演唱會等文藝演出60余場,豐富了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記者 徐光 通訊員 賈禮章)
(http://www.632news.com/zzqs/content/2024-08/27/content_7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