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棗莊市薛城區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工作,堅持以“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為總目標,打出水生態環境治理“組合拳”,該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強基固本促提升。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擴容改造,新建北控第二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3萬噸/天,有效緩解該區污水處理壓力,排水水質穩定達到COD 25毫克/升、氨氮1毫克/升的加嚴標準。全力推進雨污管網建設,目前已完成現有城市主干道21.3公里雨污合流管網改造,雨污排放不再“一根管”。農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按照“城邊接管、就近聯建、鼓勵獨建”的原則,該區179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投運,為水污染治理奠定了扎實基礎,國控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以上。
完善機制強管理,強化巡查聯動機制。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河道巡查網格員全天候動態巡河,開展了徒步巡查和無人機巡查,確保及時發現并處置河道污染問題,對該區重點河流進行全面摸排,發現問題,及時溯源并預警。完善預報預警機制。加密監測斷面,對國省控斷面開展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水質狀況,目前已累計采集、監測水樣150余個。完善部門協作機制。協同有關部門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開展《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第一部分南四湖東平湖流域》宣傳,引導企事業單位依法排污、規范排污,疏堵結合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水環境治理的濃厚氛圍。
系統增水護生態,優化水資源配置。積極發揮水庫、坑塘的蓄水灌溉功能,逐步構建起“一站四軸、三縱五橫、水美薛城”的現代生態水網總體格局,實現區域內水資源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推進生態修復。實施蟠龍河綜合治理、院山水庫開挖、黑峪水庫除滲擴容等重點水利項目12個,治理河流7條、53公里,建設濕地4500畝,該區22條骨干河道實現“河河有水”。推進生態補水。該區日產生中水2.5萬噸全部回用,成為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的“第二水源”,切實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實現區域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雙贏”目標。 (記者 姜愛民)
(http://www.632news.com/zzqs/content/2024-08/23/content_7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