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在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香安華家庭農場,綠油油的玉米長勢良好,在馬蘭屯鎮按揭農業示范基地,1000余畝的設施蔬菜大棚蔚為壯觀,棚內種植的長茄、辣椒、西紅柿等正值豐產期,農戶們正忙著采摘……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徐徐鋪展。
近年來,臺兒莊區始終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積極整合土地資源、創新經營模式、做優品牌特色,著力打造農業支柱產業,促進農田增值、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相關工作經驗被交通運輸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推廣。
點土成金 擦亮農田增值底色
在張山子鎮六里石村,農戶馬懷龍正在玉米種植地里噴灑農藥清除雜草。據了解,馬懷龍承包土地1200畝,每年收益可達36萬余元。近年來,該區持續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行動,啟動實施土地流轉“五個一千”工程,培育本地種植大戶,推動“小戶變大戶”,實現集約經營、集中管理、集聚生產,依托孫晉鋒農機合作社、嘉晉農機合作社等大型農機合作社,試點推出了“雙一千斤”“保底+分紅”土地托管模式,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目前,全區已累計流轉土地超過25萬畝,創建市級以上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9家,建成高標準農田48.9萬畝,實現全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全覆蓋,成功獲批全省首批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創建示范縣,連續6年保持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雙增長”。
位于澗頭集鎮的棗莊伊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利用采礦塌陷區經營魚類養殖產業,主養產品有斑點叉尾鮰、甲魚、鰱魚、鳙魚、黃顙魚等,各類成魚年產量1000余噸,產值達2000余萬元。該區全面梳理城鄉低效閑置用地,通過對外租賃、承包經營等方式喚醒沉睡土地、舊校舍等資源,讓低效資源變鮮活資產。探索農村、城區邊角地塊治理新模式,利用煤礦塌陷洼地,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方式發展魚類養殖,養殖水面達800畝,年產各規格魚類1.2億尾、甲魚30余萬斤。
按揭引領 繪就農民增收特色
在臺兒莊區運豐良蔬農業產業示范園內,綠萼長茄、辣椒、西紅柿、圣女果等長勢良好,農戶姜子成正忙著采收,“自去年種植季開始,賣長茄和西紅柿收入10萬多塊錢了。”他高興地介紹道。據了解,該區打破傳統經營模式,探索實施“按揭農業”,采取“政府主導、國企運營、金融賦能、群眾參與”的形式,全力推進按揭農業基地群項目建設,破解農戶發展現代高效農業難題。2022年在馬蘭屯鎮先行試點1000畝按揭設施蔬菜,2023年在全區鋪開,目前已累計流轉土地5180畝,建成按揭大棚388個,“按揭農業”項目入圍全省“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標志性建設項目。同時,優化“按揭農業”種養、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探索“統一設施建設、統一集約育苗、統一農資配送、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包裝銷售”的“五統一”保姆式服務思路,全力解決農戶后顧之憂,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配套開發融資擔保“按揭農業貸”,由區屬國企為農戶提供反擔保,進一步減輕農戶還款壓力。鼓勵農戶參加農業特色保險,凡購買溫室大棚等各類保險的,在各級財政保費補貼的基礎上,該區財政再給予一定保費補貼,全面降低農戶還款風險。
為進一步壯大農業企業“雁陣”,該區積極引育“按揭農業”上下游產業,推進高效農業生產標準化、鏈條化、規模化。目前,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63家,招引培育山東蘭祺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集加工、研發、展銷于一體的按揭食用菌示范基地。圍繞按揭農產品跨區域流通,建成棗莊市首座萬噸級以上高低溫兼容的冷鏈產業園——大運河智慧冷鏈物流園,并以此為主軸,登華冷鏈物流、運豐良蔬蔬菜產業集配中心等為骨干,著力打造輻射魯南蘇北皖西的農產品交易樞紐,帶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整體運營后可吸納農副產品商戶400余戶、直接帶動農民就業1000余人,實現年產值3億元、稅收800萬元。
因地制宜 提高農業增質成色
在張山子鎮張莊村,果農正在高興地忙著采摘甜桃,該鎮的甜桃已有30余年的種植歷史,現有種植面積1萬余畝,品種30余個,畝均純收入1萬余元。該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按照“一鎮一特”標準,堅持品種、品質、品牌一體推進,聚力打造張山子甜桃、澗頭長茄、邳莊水稻、馬蘭設施蔬菜、泥溝食用菌鄉村產業的“五朵金花”,形成區域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代化產業園區。目前,該區累計發展特色種植6.3萬畝,認定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4個,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產業強鎮5個。
立足“江北水鄉”特色,整合鄉村旅游資源,做強農旅融合,將雙龍湖濕地、運河濕地、黃邱山森林公園等景區納入全域旅游格局,并按照“一鎮一節”理念,打造馬蘭屯鎮牡丹節、澗頭集鎮藍莓采摘節等特色活動,“桃醉山鄉”甜桃大會入選“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主題活動優秀案例。探索“農業+傳統文化+研學”融合發展,打造祥和莊園、智匯云田、紅色文化等農業研學路線,去年張山子鎮丁莊村、馬蘭屯鎮西張莊村入選沿大運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重點村。
同時,該區以黃花牛肉面、濤溝橋大米、甜桃、長茄等優勢農產品為抓手,探索“電商+農戶”產銷模式,邀請專業直播團隊培育本土電商人才,并定期舉辦直播供應鏈對接會,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創新開展交郵合作,開通2條交郵合作線路,實現建制村物流服務網點覆蓋率達到100%,形成“出棗莊、賣全國、大流通”電商格局。目前,已建立電商直播基地1個、電商產業園區2個、鎮級電商產業園4個。
(http://www.632news.com/zzqs/content/2024-08/16/content_7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