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翼云湖波光瀲滟,連綿起伏的青山與湛藍的天空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風光秀麗的湖光山色畫卷。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翼云湖片區是省級鄉村振興銜接集中推進示范區,覆蓋6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煙臺大學和省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派駐第六輪省派第一書記到崗以來,扎根基層沃土,厚植為民情懷,聚焦抓黨建、抓產業、抓治理,多措并舉,扎實推進駐村工作。
打造黨建引領“排頭兵”
黨建引領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駐村第一書記以提升黨的組織力為重點,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指導召開黨員大會6次,舉辦主題黨日活動36次,組織黨員干部110余人次到棗莊、臨沂、泰安等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參觀學習;“七一”前后,組織黨員集體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為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贈送政治生日賀卡等,激發黨員隊伍活力。先后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人,發展黨員3人,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深入推進“榴棗歸鄉”工程,以藤花峪村青年創業聯合會黨支部為依托,充分發揮返鄉創業就業青年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在藤花峪村青年創業聯合會的基礎上,利用省派第一書記幫扶資金,盤活閑置小院9處,建成全市首個“榴棗驛站”,為返鄉人員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提供政策、金融、場所等方面支持,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選樹培育了高安勤、朱玉鳳等一批優秀“農村合伙人”“鄉村好青年”,為“榴棗歸鄉”青年創業、群眾就業全面賦能,直接帶動400余名村民在家就業創業,實現年營業額7000余萬元,帶動村民增收600余萬元。
當好群眾身邊“知心人”
7月7日夜,翼云湖片區遭遇近十余年的最強降雨,多處出現路段倒塌導致周邊房屋出現裂縫,嚴重影響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成員冒雨連夜組織群眾轉移。從山上下來的水很大,車輛上坡時一度被沖出去2米遠。“雖然駐村工作和原單位工作的內容、對象、方式上不同,但是其實質內涵是一樣,就是一心為民。”駐村第一書記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守村人”大兵先天性雙腿殘疾、孤兒、生活不能自理,駐村第一書記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到家中實地走訪,不僅送去了米面油,更是購置了鍋碗瓢盆,手把手教他開火做飯,為更好地矯正他的腿疾,聯系了誠德骨科醫院住院進行康復訓練。
自駐村以來,駐村第一書記沉下身子入戶走訪9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21起,幫助特殊群體解決實際問題17次,為困難群眾、老黨員送去慰問品、慰問金7萬余元。依托派駐單位優勢,組織煙臺大學青年志愿者開辦“七彩四點半課堂”,為駐村中小學生提供線上課業輔導和興趣輔導;舉辦“山海情·七彩夢”暑期關愛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組織67名中小學生參加;組織12支社會實踐隊百余名師生深入翼云湖片區,廣泛開展社會調研、科技助農等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山海情·共富夢”消夏晚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找準鄉村振興“金鑰匙”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翼云湖片區是“云裳家園·農旅融合”省級銜接推進區的核心區域,圍繞農旅融合,以“農”為根,積極引進涉農企業,探索企業+農戶+村集體合作模式,培育山楂、大櫻桃主導產業,發展紫薯、酸棗特色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以“旅”為形,依托自然生態和農業種植基礎,強化點位打造,梳理水系,打造全域大景區。
“從目前翼云湖片區產業布局來看,不缺‘珠子’缺‘鏈子’。”駐村第一書記趙建偉說,“片區產業基礎好,旅游資源豐富,但是目前各個項目之間、美麗鄉村之間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在現有產業基礎上,精準導入業態,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在廣泛走訪調研的基礎上,立足片區獨特的山水生態稟賦和產業布局,確定以“教”為鏈,重點圍繞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和大學生寫生實習,打造“研學寫生目的地”。下步,將加強產業項目與美麗鄉村的協作,串珠成鏈,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動農旅教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https://mp.weixin.qq.com/s/2jTQE7MVvzfjKkX4ZSRx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