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
城市的行道樹,不僅是賞心悅目的城市景觀,還是代表特色風貌的城市名片,更是帶有時光烙印的人文情懷。棗莊市臺兒莊的行道樹又是怎樣的一番美景呢?是運河大道上,欒樹輕搖,七月花開似焰,八月果掛枝頭,繪就夏日斑斕畫卷;是臺中路上,紅櫸挺立,秋風起時,葉染緋紅,如火似霞,映照古城秋韻;是啟航大道上,楸樹列隊,以其獨有的風姿,訴說著歲月的故事,為這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增添了幾分莊重與希望……
臺兒莊區,這座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在現代化進程中始終注重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和諧共生,遵循“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原則,精心規劃并栽植了各具特色的行道樹,不僅美化了城市環境,更是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一、植綠之藝:科學選種,特色彰顯
隨著城市持續發展,臺兒莊區行道樹種植理念也緊跟時代步伐,深度剖析其地域特色、氣候條件、土壤結構及樹木的生態與美學價值等多個方面,遵循多樣性與適土化策略,精心策劃并執行了一系列道路綠化項目,既扎根鄉土樹種,又巧妙融入新優品種,實現了從“粗枝大葉”到“精雕細琢”的華麗轉身。如在臺中路旁,廣玉蘭靜默守望,四季常青,六月花開,芬芳馥郁,添一抹清新于、炎炎夏日中;云林路上,銀杏葉黃,秋風輕拂,滿目金黃,鋪就了一條通往冬日的詩意長廊;文化路兩側,水杉挺拔,秋意漸濃,漸染金黃,與古運河水交相輝映,繪就一幅幅秋日勝景……通過對不同的樹種進行搭配,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觀,實現了“一路一景”的景觀效果,既滿足生態、經濟的要求,又滿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不僅為綠道提供了遮陽功能,還增強了綠道的生態效應和觀賞性。作為城市中的綠色脈絡,它極大地豐富了生物的多樣性,增強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讓城市的每一次呼吸都更加清新。
二、記憶之樹:文化織錦,情感紐帶
行道樹是家門口的風景線,是城市故事的載體,是承載著深厚城市記憶與情感的寶貴財富。臺兒莊區的行道樹如同一排排忠誠的守護者,見證著臺兒莊的變遷與發展,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風景線。在行道樹栽植過程中,臺兒莊區提前規劃,科學論證,不僅“引得來”,更要“留得住”;不僅“留得住”,更要“留得好”,留住“有故事的樹”,讓城市記憶代代傳承。正如有著40年之久的法桐在華興路、沿河路兩旁蔚然挺立,20年的欒樹在古運路兩側形成一把大傘,蘭祺路的古柳像一位位哨兵屹立在道路兩側,枝干蒼勁有力地挺著,柳枝隨風搖曳……對于臺兒莊的市民而言,這些古老的樹木不僅僅是行道樹那么簡單,它們更像是城市的記憶載體,承載著幾代人的共同回憶。無論是晨跑時穿過樹蔭的清涼,還是傍晚時分與家人在樹下乘涼閑聊的溫馨,都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見證了城市的繁榮與變遷,也見證了人們生活的點滴變化。
三、養護之道:精細入微,科技助力
每一棵行道樹,都是城市的綠色名片,其管理養護,更需細心、耐心、責任心“三心”并重。臺兒莊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樹制宜,建立健全了行道樹養護管理制度,明確了養護責任和標準,針對不同樹種、不同季節分門別類地進行管護:在施肥澆水上,順應天時,量體裁衣,確保養分充足,土壤濕潤;在樹穴維護上,定期檢查,松土透氣,為根系提供自由呼吸的空間;在日常巡查上,細致入微,及時排除傾斜、枯死等隱患,確保通行安全;在樹木美化上,定期修剪,塑形美觀,以促健康生長,減少安全隱患;在病蟲害防治上,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守護綠意盎然。同時,還引入了先進的養護技術和設備,如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測系統等,提高了養護效率和效果。今年以來,臺兒莊區對運河大道、金光路、林運路等城區主次干道的行道樹法桐、國槐等進行了管理養護,累計施撒肥料1.5噸,共修剪行道樹3.5萬余棵;病蟲害防治,尤其是針對美國白蛾、蚜蟲、住桿蟲等,使用農藥30余箱,治理行道樹2.5萬余棵,全力保證苗木健康生長。
如今的臺兒莊,“春有百花秋望果,夏有綠蔭冬看松”,層次分明的植物群讓臺城四季色彩紛呈,不僅為城市增添了綠色和生機,更是增添了城市的情感溫度。未來,臺兒莊區將繼續堅持科學規劃、文化傳承和精細管理的原則,不斷提升行道樹的養護水平和管理效能,建設更加美麗、宜居、和諧的城市環境。
(https://mp.weixin.qq.com/s/N-erK2YiDSWtEy1CWgGQ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