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山亭,譽滿四方。7月4日,山亭區“德潤山亭 向光而行”典型事跡發布活動在區人民會堂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永生,市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孫海鵬,以及區在職縣級領導干部出席。區委書記王德海致辭。來自區直各部門、各人民團體、區屬國有企業、各鎮街的近500名觀眾現場聆聽了典型事跡,汲取奮進力量。
“在我們山亭這片美麗淳樸的沃土里,有許多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詮釋了大愛無疆的美德善行。今天即將發布的是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及特別貢獻6類22人(組)美德善行的典型事跡……”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和主持人的娓娓講述,本次典型事跡發布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30年前,她的大兒子未出生就查出患有先天腦癱,她不顧親戚朋友的勸阻,毅然決然把孩子生了下來;10年前,她的丈夫又突發意外,不幸摔傷了脊椎神經,導致終身癱瘓,當時她的小兒子正面臨高考……”首個講述的是“程加玲孝老愛親”的故事。
多年來,程加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照顧著腦癱的大兒子,傾盡所能侍奉多病的公婆,全心全意照顧不能自理的丈夫,鼓勵小兒子勤奮好學,用實際行動展示了積極樂觀、孝老愛親的高尚品德。現場觀眾無不被她的事跡所打動,深深感受到了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向命運挑戰的堅韌與毅力。
“誰家有難事,就找李運發。”這是北莊鎮毛宅村村民常說的一句話。他總是熱情地為大家排憂解難,無論是調解鄰里糾紛、義務充當麥場防火員,還是帶頭捐款修建生產路,李運發始終在忙碌著,熱情地為大家排憂解難;
為了讓那些從小講維語、基礎薄弱的學生盡快掌握學習漢字的技巧,援疆教師費文莉采用“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讓學生們克服了生字難關,她還每天利用一小時的教師普通話培訓,為當地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20世紀70年代,在鳧城鎮的榆樹腰村,有這樣一個“鐵姑娘隊”。她們投工8萬多個,苦戰了7年零5個月,開挖山洞1500米,消耗炸藥35噸,用掉鋼釬鐵錘無計其數,終于把引水渠打通了,把水引到了村里;
……
隨著一個個感人篇章的次第切換,現場一股股熱流在涌動、真摯的情感在匯聚,臺下許多觀眾早已潸然淚下,掌聲持續響起。人們專心聆聽著每一個感人事跡,潛移默化中思想受到了洗禮,心靈得到了滋養。
發布活動期間,區委書記王德海強調,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典型引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全社會的道德風尚塑造民族的精神風貌。全區上下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和踐行他們以善為美、以德立人的高尚品質,積極參與道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文明素養,讓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為一種習慣。要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深入推進“君子之邦 尚德山亭”建設,讓道德之花在美麗山亭遍地盛開,讓道德之星在文明山亭不斷涌現,讓道德之光在幸福山亭熠熠生輝,山亭大地好人更多、感動常在,共同為“不墨山亭,幸福小城”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潤的道德滋養!
發布活動之后,在場人員共同發出倡議:“我倡議,尊老愛親,孝道為先;助人為樂,善心長存;誠實守信,明禮重諾;見義勇為,英勇無畏;敬業奉獻,恪盡職守;倡樹美德,弘揚新風!德潤山亭,向光而行!”
據悉,本次“德潤山亭 向光而行”典型事跡發布活動是由中共山亭區委宣傳部、山亭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這次發布的22人(組)“德潤山亭 向光而行”典型代表,均來自基層、來自群眾,是我們身邊的平民英雄。他們在偉大的時代、火熱的生活、平凡的實踐中,守望仁義的博大、誠信的珍貴、善良的溫暖,以自己的善行義舉、高尚情操,生動詮釋了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的深刻內涵。他們身上閃耀著真、善、美的人性光輝,匯聚成向上向善的澎湃力量,綻放出大愛無疆的道德光芒。
(https://mp.weixin.qq.com/s/ALv8Ua4S8MoeLkImsWLa6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