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棗莊市薛城區持續遭遇高溫天氣,最高氣溫達39攝氏度。高溫干旱會加速土壤失墑,加之水源緊張,播種工作存在困難。該區立足服務三農,多措并舉,目前已將24萬余畝小麥收獲全部完成,播種夏玉米近21萬畝,播種任務完成90%以上。
“抗旱保苗得抓關鍵節點,盲目等雨不是明智的做法,”薛城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室副主任蔣安元這樣說,“針對這次旱情,我們第一時間下發了《全力做好抗旱保夏種促夏管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指導性文件,強化對供電設施、塘壩、灌排渠系、機井、出水口等農田水利設施的隱患排查,引導農戶采取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完成玉米播種任務。對水源條件差的地方,采取遠距離運水的方式,全力做好抗旱服務。”
在沙溝鎮的一處農田,一臺自走式噴灌機正在進行作業。農戶說:“地里能澆上水,就不用擔心玉米苗被旱死,看著玉米慢慢出芽,心里踏實多了。”
為做好好灌溉設施工作,薛城區通過現代水網連通河湖庫工程向沙溝鎮、周營鎮小水源工程供水150余萬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調工程調用微山湖水,北控集團每天向薛城大沙河、小沙河調水3萬立方米,用于棗曹路以南臨城街道、常莊街道大沙河、小沙河兩岸區域農田用水;通過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滿足城區綠化生態用水、補充工業用水,并用于郯薛路以南常莊街道沿小沙河下游兩岸農田灌溉。
蒙頭水是玉米播種后澆的頭遍水,澆得好能為玉米生長和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薛城區組織農業部門專業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具備水澆條件的地塊,做好機井設施檢修維護,積極造墑播種或播后澆灌“蒙頭水;對于墑情不足地塊,具備水澆條件的,及時造墑搶種或播種后澆蒙頭水。目前,薛城區澆蒙頭水面積19萬余畝,確保苗全苗勻。此外,結合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實施,根據不同區域和種植結構,科學確定節水灌溉發展模式和技術措施,落實澆水增墑、農藝保墑措施,節水保苗。
截至目前,薛城區累計出動抗旱人員3.5萬人次,投入各類抗旱機械設備1500余臺套。“下一步,我們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旱情分析,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同時加大抗旱技術指導,全力以赴減少旱情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蔣安元說道。(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安旭冉 孫銘 報道)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1514217LBPCYTWFDDO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