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莊鎮著力破解村級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夠強、各村發展水平不均衡、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大等難題,在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的鄉村實施“跨村聯建”發展模式,組建半湖、抱犢崮、巨龍山、熊耳山4個片區,成立片區聯合黨委,統籌鄉村資源要素,實現發展整體布局、整體推進,逐步形成優勢互補、連片振興的良好局面。
一、以組織建設為統領,推動“單打獨斗”向“片區聯動”轉變。一是組建聯合片區。創新建立“1439”“跨村聯建”機制,即以鎮黨委為1個核心,以半湖、抱犢崮、巨龍山、熊耳山4個片區聯合黨委為抓手,深入推進片區內黨的建設、鄉村振興、社會治理3項任務目標,健全組織聯建、工作聯動、黨員聯育、資源聯管、產業聯合、品牌聯創、治理聯抓、服務聯享、矛盾聯調9項機制;片區聯合黨委書記由原辦事處黨總支書記擔任,黨委委員由聯建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同時,專門配備黨建助理員指導片區黨務工作開展,派駐紀檢干部擔任聯合黨委紀檢委員,全面推進片區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二是健全運行機制。制定片區聯合黨委聯席會議制度,每月至少召開1次聯席會議,調度片區重要任務落實情況,集體研究解決片區內協同發展、項目推進、矛盾調處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完善村黨組織考核體系,圍繞片區內重點工作任務,為聯建村制定差異化考核目標,建立履職、考評、獎懲機制,并與村黨組織書記的績效工資評定、評先樹優掛鉤,充分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隊伍培育。借助電子商務中心平臺優勢和洪門村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品牌優勢,與企業共享大講堂、讀書角、直播間等資源,搭建片區內針對黨員群眾、鄉土人才等群體開展理論業務學習和鄉村振興實踐的教育培訓主陣地。其中,大講堂硬件設施配備完成后,可同時容納180余人開展教育培訓,并與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東西呼應,作為鎮黨校開展紅色歷史研學、鄉村產業振興等特色教學的“第二課堂”。
二、以產業發展為核心,推動“同質競爭”向“合作共贏”轉變。一是實施資源整合。充分發揮片區聯合黨委統籌聯動作用,通過打破地域限制、整合要素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聯動共贏。比如,在推進主題教育“三資”清理專項整治工作中,半湖片區創新實施“三資”清理七步法,通過統籌整合,破解土地、農機“碎片化”問題,成功打造高標準農田3000畝、梯田雜糧基地600畝。二是狠抓產業聯營。圍繞片區產業發展重點,立足資源優勢,通過村企聯營、村村聯動、村民合作等方式,有效促進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其中,半湖片區以洪門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為契機,探索以大帶小、以強帶弱、項目聯建、聯村捆綁、村企聯合等路徑,統籌推進高質高效雜糧基地、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龍床水庫風景區建設。目前,已成功打造集葡萄采摘、河湖觀光、親水娛樂、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精品鄉村游線路,聚集沄間派泊、金奧銀雅、潤豐食品、海友飼料等企業8家,實現村集體經濟“聯創連增”。三是深化品牌聯創。北莊鎮依托半湖片區聯合黨委深入挖掘“洪門葡萄”品牌內涵,培育巨峰、夏黑、陽光玫瑰等40多個品種,建設葡萄采摘園300多處,連續14年舉辦采摘節,成功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帶動務后、北莊、三道峪等村種植“洪門葡萄”1000多畝。同時,串聯北莊鎮域內洪門葡萄、黑峪石榴、鐵山花椒等特色農產品,借助電商中心的平臺作用,實現鎮域內農產品四季接續、賣向全國,讓“崮鄉味道”傳遞更遠。
三、以基層治理為抓手,推動“各自為戰”向“協同作戰”轉變。一是實現治理聯動。推深做實“織網·扎根”行動,在綜合治理網格的基礎上,由片區聯合黨委牽頭規范聯建村網格設置,并組織聯建村“崮鄉義警”隊員成立黨小組,接受鎮“崮鄉義警”黨支部和片區聯合黨委的雙重領導,推動片區、聯建村、網格三級齊抓,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二是推動服務聯享。由鎮黨委統一制定志愿服務清單,各片區聯合黨委完善村級事項“我來跑”代辦服務,并組建“聯合志愿服務隊”,跨村開展義務巡邏、理發義診、環境美化等工作。目前,已開展跨村志愿服務18次,累計參與600余人次。此外,半湖片區改造提升半湖村原農商銀行,將其建設為集黨群、民政、人社、經管等民生服務于一體的“全科式”片區黨群服務中心,推動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三是促進矛盾聯調。鎮黨委指導各片區聯合黨委分別建立矛盾糾紛聯調聯解機制,推行“集中辦公、事務聯商、難題共解”,在各片區聯合黨委的牽頭引領下,先后解決涉及多個村的橋梁整修、違建拆除、自來水通水等難題。其中,在周村水庫清淤擴容工作中,半湖片區聯合黨委指導羊欄、半湖、務后、洪門等村,全力配合工作組做好信訪穩定、道路暢通、土方轉運等工作,推動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https://mp.weixin.qq.com/s/NOl9Fco0EYYDbPUobgwk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