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兒莊區聚焦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等重點任務,為鄉村振興蓄力賦能,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步伐。該區扎實推進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經驗做法獲國家《鄉村振興簡報》采用推廣,張山子甜桃、澗頭集長茄兩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桃醉山鄉”銜接推進區入選省第二批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名單。
堅持因地制宜,實現產業振興新發展。深入開展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行動,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提高糧食單產水平,2023年糧食種植面積75.27萬畝,產量29.98萬噸。加強綠色食品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新培育“三品一標”認證產品綠色食品5個。大力實施“按揭農業基地群”項目建設,改造提升設施農業條件,流轉土地面積2180畝,簽訂土地流轉合同649份,建設大棚236個。累計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4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
注重技能引領,激發人才振興新活力。開展“遍訪”工作,線上線下調研鄉村好青年發展情況,建立鄉村好青年人才庫,現有鄉村好青年615名。吸納30名鄉村巾幗人才加入巾幗創業聯盟,選派17名城市醫生到基層服務,開展技術服務工作350余次,指導種植生產能手和群眾2000人次。依托大姐工坊,開展骨干人才培訓、拓展加工點,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舉辦來料加工、技能培訓25期,受益農村婦女300余人,新增婦女手工加工點5家,打造巾幗家政創業就業基地1處,培訓家政人員300余人。支持具有特色產業基礎的鎮街聯合企業,建設農、工、旅電商產品生產、加工特色基地、扶貧基地和品牌化產品基地,打造本地特色電商產品直供直采基地,建成澗頭集鎮電商孵化園,面向全區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小型電商企業孵化、網絡營銷服務等工作。
聚焦鄉風建設,蘊育文化振興新風尚。創新家庭站、實踐點等新模式,利用“1+17+6+N”志愿服務隊伍網絡,開展文明實踐及“五為”志愿服務活動11000余次。開展“四倡四禁”文明實踐活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5萬余份。持續實施殯葬惠民政策,惠及群眾2037人,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224.1萬元。開展村(居)紅白理事會“紅黑榜”評比3期,表彰紅榜村居30個,通報黑榜村居40個。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演出540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2461場。開展線上閱讀活動,累計惠及群眾26000余人。鞏固群眾文化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區圖書館、區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館標準,六處鎮街全部建成高標準文化站和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張山子鎮丁莊村、唐莊村入選第三批省紅色文化特色村。
實施“綠色工程”,展現生態振興新氣象。堅持以“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四季戰役”,徹底消除“四大堆”,開展“美麗庭院”督導檢查,提升庭院建設水平,全區“美麗庭院”建成率已達45.83%,村覆蓋率達到10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完成新改建工程50公里,路面狀況改善工程72公里。完成99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已全部完成治理。持續提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邳莊省級示范區、“桃醉山鄉”省級銜接鄉村振興推進區建設水平,建設市級鄉村振興銜接推進區2個、創新引領示范區1個、和美鄉村示范村14個、和美鄉村提升村90個。
加強隊伍建設,開創組織振興新局面。開展全區村干部“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集中優化行動,組織村“兩委”集中研學51次、1132人次。深化頭雁領航·藍青工程,結成幫帶對子25對,組織41名書記外出掛職。開展村黨組織“跨村聯建”,選舉產生40個片區聯合黨委,著力推進43個聯合黨委重點項目;深入推進“萬村共富”行動、百村突破行動,選派集體經濟發展指導員9名,統籌推進5個“萬村共富”幫扶項目。推行“1143”村級帶頭人培訓模式,組織370余名基層干部開展現場教學,完成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全覆蓋培訓;制定《村(社區)黨組織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實行區級直接考評、每季度賦分排名,促進比學趕超、整體提升。(記者 劉振江 通訊員 賈禮章 何麗)
(http://www.632news.com/zzqs/content/2024-06/03/content_7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