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深化改革賦能 助推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全市政法機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開展“興企優商 政法護航”五項行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高廣君 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高 鍵 市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張文亮 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杜茂廣 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曹 斌 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委關于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落實全市“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年”動員部署大會會議精神,錨定“強工興產、轉型突圍”中心工作,立足政法職能,決定在全市政法機關開展“興企優商、政法護航”五項行動,堅決打好“重點項目落地見效”主動仗,為市場主體打造寬嚴相濟的法治營商環境,奮力推進現代化強市建設邁上新水平。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全市政法機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展“興企優商、政法護航”五項行動實施方案》,《方案》共分為總體目標、具體安排、工作要求及政法單位服務措施四部分,其中具體安排有5項行動12條措施,現將詳細內容發布如下:
一、開展助企行動,建立政法服務企業保障體系。公開公正助企解難,提升企業滿意度。一是公開助企政策。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在棗莊長安網、“棗莊政法”微信公眾號開設專題板塊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助企政策;法院系統健全完善12368訴訟服務平臺,檢察機關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設置企業法律服務專門窗口,公安機關優化升級“棗莊微警務”平臺,司法行政系統用好“法治棗莊”智慧平臺,積極向社會公開助企政策、熱線及公開接訪日等信息。二是公開助企熱線。全市政法機關設立專人、專線負責接收涉企法律訴求,將每周兩次《市民熱線·法治版》接聽的訴求一并納入涉企法律服務臺賬,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確保有求必應、接訴即辦、凡辦必快。三是公開助企接訪。建立企業訴求收集、交辦、督辦、回訪的閉環辦理機制,利用每周二全市“政法四長”公開接訪日,在市、區兩級信訪接待場所對涉企糾紛案件公開接訪約訪,做到通過解決企業反映的“一件事”,破解市場主體“一類事”。
二、開展護企行動,提升政法服務企業發展效能。護航企業先行,提升企業認同感。一是開展“1+1”政法機關領導班子成員聯系重點企業活動。充分發揮政法干部帶頭作用,市政法機關每位領導班子成員對接聯系一家重點企業或重點項目,與企業負責人建立溝通聯絡橋梁,定期開展“企業大走訪”等活動。二是召開企業和企業家聯席會議。市委政法委召集重點企業代表、商會組織代表、專家學者、律師、政法單位和工商聯有關負責同志召開聯席會議,討論企業家提出的重大疑難法律問題,征求企業在司法執法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結合企業自身合理需求,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定制服務。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圍繞高端化工、智能制造和鋰電產業等創新鏈,依法嚴厲打擊侵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的犯罪,為企業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原始創新成果積累保駕護航。
三、開展惠企行動,推進法律服務伴企同行。惠企紓困促發展,提升企業獲得感。一是開展“送法送政策進企業”活動。市政法單位選拔業務骨干組建專門法律服務隊伍,開展普法宣講、政策宣講活動,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和“法治體檢”,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引導企業辦事依法、遇事找法。二是推行企業“點單預約”涉企矛盾糾紛聯調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利用全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設立專門調解室,利用訴前調解、訴調對接、司法確認、速裁快審快執、巡回審判等方式,加大涉企糾紛調解力度,提升調解工作質效。三是加強政策惠企力度。加強涉企規范性文件征求企業、行業協會和商會意見工作,依法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組織開展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業務學習培訓,加強業務指導,提高全市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水平。堅持規章規范性文件常態化清理機制,切實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
四、開展安企行動,做好涉企風險預警和隱患排查。維護企業安穩,提升企業安全感。一是開展“平安企業、平安項目”創建活動。深入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現場,及時發現企業在企地關系、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嚴肅處置政法機關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重拳打擊破壞市場秩序黑惡組織,及時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努力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二是開展企案評查活動,依法推進涉案企業合規審查。組織經驗豐富、政治素質高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對涉企案件開展案件評查,評查結果及時反饋整改。深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推動司法機關依法審慎辦理涉企犯罪案件,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將合規整改成效與刑事責任認定評價相結合,釋放司法保就業、保企業社會功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三是依法健全執法監督機制。聚焦“6+3”現代產業發展體系,深入開展涉企積案掛案清理工作,重點打擊強迫交易、敲詐勒索、合同詐騙等犯罪活動,著力監督糾正有罪不究、越權辦案、違法插手經濟糾紛等問題。
五、開展暖企行動,營造濃厚興企優商社會輿論氛圍。法治暖企安企心,提升企業幸福感。一是推行柔性執法,傳遞法治溫度。健全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發揮破產、重整及和解制度的挽救保護作用,依法助力企業脫困重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二是調整優化企業行政違法政策使用情形和范圍。健全完善“輕微不罰”“首違不罰”清單,切實讓市場主體感受到執法司法的“溫度”。三是加強涉企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充分運用訴前程序,妥善采取公益訴訟案件司法措施,督促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規范履職,幫助協調解決涉案企業異地安置、補償等實際困難,努力實現案件辦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答記者問
01、山東法制報記者:請問全市法院在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高鍵: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市法院深入實施“司法護航工業倍增行動”,制定出臺《全市法院堅持新時代能動司法服務企業發展保障工業倍增的十條意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是系統構建高水平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格局。深化拓展習近平法治思想案例化“三述”活動,圍繞“我為棗莊發展獻良策”深入研討交流,推動形成一批司法保障企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機制、新戰果。踐行能動司法理念,積極運用“府院聯動”機制,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問題,深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引導、保障企業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全力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嚴格落實平等保護原則,依法保護企業產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有效發揮破產重整、預重整及破產和解制度的挽救、保護功能,依法助力企業脫困重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是著力提升涉企糾紛解決審理質效。暢通糾紛解決渠道,推進立案、交費、送達、鑒定、保全等訴訟服務網上辦理、一次性辦好。深化糾紛實質化解,充分發揮一審查明事實、二審定分止爭作用,堅決防止因“程序空轉”加重企業訴累。規范涉企案件財產保全,嚴禁超審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建立惠企快執機制,將涉企案件列入“執行鐵拳”攻堅重點,對資金鏈暫時斷裂,但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積極引導采取和解分期履行、替換查封物等方式盤活企業資產,對主動履行義務或者積極履行全部債務的被執行企業,視情形幫助修復信用。
三是努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建立常態化走訪聯系企業制度,院、庭長定期下沉企業“訪需問計”,精準掌握司法需求,有效改進司法服務。充分發揮司法裁判指引、示范、教育功能,定期總結發布涉企典型案例。建立涉營商環境案件工作檔案,完善判后回訪制度,認真落實判后答疑機制,有針對性地對案件裁判給予說明或解釋。落實院領導審判接訪日、執行接訪日制度,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嚴格貫徹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要求,嚴肅查處利用審判權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構建親清法企關系。認真總結司法護航工業倍增經驗做法,為全市企業發展壯大營造良好輿論和法治氛圍。
02、中國網記者:今年,全市檢察機關將采取哪些有力舉措服務“強工興產、轉型突圍”?
張文亮:市檢察院將堅持依法能動履行檢察職能,找準檢察工作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著力點,著力服務全市“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年”和工業企業“8010”三年對標登高行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決扛起聚焦大局、服務發展的政治責任。
一是助力平安棗莊建設。堅持把維護安全穩定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凈化社會治安環境,依法嚴懲嚴重暴力、涉黑涉惡犯罪,從嚴打擊搶劫、盜竊、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深入推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整治,深挖嚴打組織者、領導者及幕后“金主”,全力打團伙、斬鏈條。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打擊危害食藥安全犯罪,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涉槍涉爆、涉危涉毒、涉野生動植物等違法寄遞行為專項監管活動,通過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推動寄遞、交通、生產等領域堵漏建制、消除隱患。
二是聚力服務中心大局。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棗莊重要指示精神,找準檢察履職切入點,開展“嶧城石榴”地理標志協同保護專項行動。圍繞市委中心工作,認真落實好《全市政法機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展“興企優商、政法護航”五項行動實施意見》。依法嚴懲非法集資、養老詐騙等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詐騙犯罪,強化對洗錢犯罪的打擊力度,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用足用好法律手段追贓挽損,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常態化打擊虛開騙稅等危害稅收征管犯罪,營造誠信納稅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護航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開辟涉企民事糾紛案件快速受理“綠色通道”,部署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全力守護民營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依法嚴厲打擊強迫交易、合同詐騙等擾亂市場秩序犯罪,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依法監督涉案企業合規整改、第三方評估驗收,實現“辦理一個案件、挽救一個企業、規范一個行業”的辦案效果。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邀請企業家代表參加公開聽證、檢察開放日、檢企座談會等活動,大力營造“重商、親商、愛商、護商”的濃厚氛圍。聚焦“6+3”現代產業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數字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犯罪,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03、大眾網記者:公安交管服務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請問公安機關在交管安商惠企方面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杜茂廣:近年來,全市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減負擔、降成本、促發展、惠民生”,全面系統推進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便利貨車通行、便利二手車交易和出口、優化公交專用道管理等一批惠企舉措落地實施,取得了“群眾滿意、企業獲益”的良好效果。下步,我們將以“興企優商、政法護航”五項行動為抓手,以減惠企、以簡賦能,努力以高品質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一件事”服務,助力群眾辦事更便捷。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完善“一窗辦理”“一站式服務”等舉措,優化機動車上牌“快車道”崗位布局,將上牌時間壓縮到平均約40分鐘,實現“裸車進、帶牌出”。會同生態環境、大數據等部門,推動車檢“一件事”改革,實行線上預約、線上繳費、線上評價,落實安檢、環檢“一站式交鑰匙”服務,實現車輛檢測數據融合、全流程“一窗通辦”。
二是優化“貼靠式”服務,助力企業營商更便利。堅持“經濟發展到哪里,公安服務就保障到哪里”,推行“企服專窗”,為企業開通專享“綠色通道”,提供“陪伴式”引導服務,確保一次受理、當次辦結。設立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服務專員,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訴求快接快辦、接訴即辦。落實“午間不斷檔”“節假日和周六車管服務不打烊”等錯時服務、延時服務,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專門受理疑難業務,實行專窗、專班、專人負責,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白跑、不多跑。
三是優化“前置式”服務,助力產業發展更強勁。立足我市二手車交易較為活躍的實際,在26家二手車交易市場設立機動車登記服務站,為二手車出口企業提供車輛查驗、受理、制證、歸檔等全流程專項服務,為二手車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主動延伸服務觸角,以交警車管所為主體,充分發揮派出所、流動服務車、社會化服務窗口等網點作用,縮短服務半徑,打造“就近辦、網上辦、流動辦”的車管便民服務圈。完善“首違不罰、輕微不罰”“事前提醒、提前預警”等措施,優化項目建設交通影響前置工作機制,提前分析項目對周邊交通環境的影響程度和范圍,針對性制定交通組織優化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對項目建設的影響。
04、大眾日報記者:據了解,市司法局近年來創造性地開展了“非訴挺前、多調聯動、多元化解”金融非訴調解工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金融非訴調解“棗莊模式”,請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曹斌:近年來,為了切實解決我市金融行業融資、擔保、借貸、清欠等矛盾多發的問題,市司法局聯合人民銀行棗莊市分行推行了“非訴挺前、多調聯動、多元化解”的金融非訴調解“棗莊模式”,實現金融糾紛化解“量質齊升”,有效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市共受理金融調解案件1358件,調解成功771件,清收盤活資金2.38億元,案件受理數量、調解成功數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具體講,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建網絡、抓規范、強隊伍的工作。一是建立金融非訴調解組織網絡。組建金融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調解中心,把人民調解、訴調對接、仲裁調解等功能引入金融領域。調解委員會與6家基層法院簽訂合作協議,實現與轄區所有基層法院訴調對接合作機制全覆蓋。二是建立金融非訴調解制度保障。市司法局聯合市法院出臺《關于加強金融糾紛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措施,明確了調解組織架構、調解范圍、調解程序和格式文書等內容。三是建立金融非訴專業調解隊伍。公開選聘專業律師、退休法官、專職調解員等在內的149位金融糾紛調解員,為推動金融非訴調解的開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二,做好建機制、優流程、強保障的工作。一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發揮金融調解中心“紐帶”作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多調聯動、多元化解中的“瓶頸”問題。二是建立“雙網”聯動機制。推動金融消費糾紛調解網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對接聯動,開展多案同調、多案聯調,實現案件委派委托、受理調解、司法確認等全程在線辦理,大幅提升了調解工作效率。三是建立“以案定補”機制。推動將金融非述案件調解納入市級矛盾糾紛化解“個案獎補”范圍,及時發放調解補助,有效激發了調解員工作積極性。
第三,做好聚合力、促化解、強實效的工作。一是堅持訴調街接。整合訴訟服務、糾紛調解、司法確認、訴調對接、速裁速執等職能,采取“調解+司法確認”“調解+速裁”“調解+執行”等快速解紛方式,實現金融非訴調解由“一元主導”向多元互動轉變。二是堅持調解優先。針對不良貸款清收難、勝訴案件執行難等問題,推行“馬上調”“上門調”“一起調”工作模式,幫助銀行收回不良債權9300余萬元,為市場主體減免部分本金以及利息、罰息、違約金等3100余萬元。三是堅持規范化解。針對部分市場主體背負歷史不良債務、逾期時間長的現狀,引導糾紛雙方簽署調解協議,在終結債權債務關系后,征信記錄將在5年后刪除,有效化解市場主體不良征信問題。市場主體徹底放下思想包袱,調解協議履約率達97%,取得了明顯成效。
(https://mp.weixin.qq.com/s/e3Nb9RHvg_ABFiSF-SHt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