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錨定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目標,統籌綜治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平臺資源,推動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化解”,以矛盾糾紛化解“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提升”。
統籌資源,優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變“單打獨斗”為“多元共治”。一是部門協同,建強治理“前哨”。建立“成員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由政法部門牽頭,推動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組織、司法、招商、工會等部門協作配合、聯動響應,打破資源壁壘,實現政策互通,凝聚調解合力,構建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網格賦能,延伸服務“觸角”。立足綜治中心主陣地,優化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整合信息化社會治理資源,著力構建“綜治聯絡員+網格長+網格員+村民”四級網格體系,充分發揮網格員“千里眼”“順風耳”作用,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內辦。三是賢能共治,激活矛調“末梢”。充分利用地緣、人緣、情緣、血緣等基層社會關系,吸納威望高、口碑好、善協調的鄉賢能人加入村級人民調解委員會,打造老崔調解室、七彩邳莊調解室等特色調解品牌,推動矛盾糾紛柔性化解,形成“民事民治、民事民辦、民事民議”的良好局面。2023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56起,調解成功453起,調解成功率達99.3%。
創新路徑,打造矛盾糾紛化解陣地,變“被動處置”為“主動介入”。一是搭建綜合平臺,以“小站點”托起“大服務”。聚焦多資源整合、多力量融合、多功能聚合,打造集接待、咨詢、受理、調處、化解于一體的“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探索推行“1+N”受理模式,以“聽竹窗口”為受理主渠道,綜治、信訪、民生、農辦、司法等多部門入駐辦公,實現集中辦公、集約管理、集成服務。二是培樹特色品牌,以“小試點”推廣“大范圍”。深挖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文化內涵,創新推行勞動人事爭議“聽竹”工程,聯合區仲裁院和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成立七彩邳莊調解工作室,有關經驗做法被副省長陳平同志作出批示:“這一做法是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舉措,成效明顯,建議在全市推廣”。三是拓展調解載體,以“小信息”匯成“大數據”。一方面,深化數字賦能,放大“互聯網+調解”優勢,引導當事人通過在線調解平臺提交申請,“聽竹”專員及時將調解申請推送至調解專家;另一方面,探索“網格化+腳底板”基層治理路徑,常態化、多渠道開展“拉網式”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矛盾糾紛。
優化機制,夯實矛盾糾紛化解基礎,變“事后解紛”為“事前預防”。一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將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實體化運行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籌矛盾糾紛化解,給予設施保障、平臺搭建、制度建設等要素傾斜,持續開展矛盾積案化解專項攻堅,構建“黨委政府主導、聯席會議協調、綜治中心推動”多方齊抓共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2023年召開鎮級專題研判會20余次,中央督辦案件、市領導包案化解率達100%。二是創新信用積分機制,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美德信用建設為契機,深化“美德信用+志愿服務”模式,將矛盾糾紛協調化解納入個人信用管理,與信用積分獎勵、實物兌換等掛鉤,推動基層治理和美德信用建設相互賦能、合力提升,引導群眾完成從矛盾糾紛協調化解“旁觀者”向參與者的轉變。三是健全普法宣傳機制,解鎖基層治理新路徑。以“用法治宣傳化解矛盾、在化解矛盾中宣傳法治”導向,定期邀請山東臺城律師事務所專業團隊開展普法宣傳,充實基層調解力量,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和矛盾糾紛化解同部署、同推動,2023年共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30余場次,舉辦法治講座12場次,受教育人數達5000余人次。
(https://mp.weixin.qq.com/s/2pVZVEelw6ol-FBWeO40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