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山亭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導向,以場景建設為基礎,以正向激勵為抓手,不斷筑牢信用工作基石,擦亮“君子之邦 誠信山亭”信用品牌,有效激發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信動能”。
堅持一體推進
筑牢信用體系“基礎樁”
一是健全組織體系。成立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89個區直部門(單位)、10個鎮(街)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明確280個村居信用體系建設的專職負責人,全面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一體推動的工作格局。二是細化建設內容。出臺《山亭區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山亭區信用“五進”工程實施方案》《山亭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思維導圖》等13個文件,明確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內容,制定操作實施路徑,為全區信用體系建設高效推進奠定基礎。三是搭建數字平臺。積極搭建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信用山亭”門戶網站,開發“信用山亭”微信小程序,推進醫療、教育、金融等10多個重點領域行業信用記錄和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建設,建立行業信用專項數據庫。目前,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已歸集自然人基礎信息47.5萬條、信用信息9686條,法人及其他組織基礎數據3.2萬條,八大類特定信息207.5萬條,信用“五進”和行業部門信用信息1211.5萬條。
堅持示范帶動
打造應用場景“生態圈”
一是開展試點先行。以信用“五進”工程為載體,選取61個村、3個社區、12家企業、18所學校、10個區直部門開展先行先試。山城街道翼云社區建立“翼商助區聯盟”,吸引9家商鋪參與,柴林社區23家商鋪加入誠信商圈聯盟,已有110余人次享受打折優惠。二是深化場景應用。堅持“以建促用、以用提信”,聚焦行業監管、社會治理、便民惠企3個領域,探索打造“信用+商圈”“信用+企業”“信用+電商”“信用+教育”等行業信用監管模式,推出“信?易審批”“信?易出行”等10多個“信易+”守信激勵應用場景。其中,“信易行”免費發放300張“誠信公交卡”,AAA級誠信市民享受免費、AA級誠信市民享受半價乘車優惠。三是深度融合發展。依托信用積分,通過“信用+”管理模式,推動信用建設與行業監管、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初步實現“社會治理信用化、信用管理社會化”。比如,對城區香港街商戶門前“三包”等行為進行信用等級賦分,實行差異化監管,推動商戶自覺參與城市管理;人社局研究制定《山亭區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辦法》,對服務的企業進行守法誠信等級評價,并進行激勵,讓誠信企業暢享信用紅利。
堅持深學篤行
擦亮誠信山亭“新名片”
一是強化觀摩促動。堅持以現場觀摩帶動信用場景打造,先后組織10個鎮(街)和10多個部門,到威海榮成市、泰安岱岳區等地考察學習,先后打造“幸福灣里”“辛莊有愛”等示范典型。《提升商會信用“軟實力” 夯實民營經濟“硬支撐”》信用建設案例獲評山東省2023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案例。二是強化宣傳發動。營造講誠信、守信用的濃厚氛圍,利用“信用山亭”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以圖文形式刊發工作動態、政策宣傳和典型經驗等文章100余篇。啟動誠信建設主題宣傳活動,深入推進誠信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讓誠信守信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籌備開展“誠實做人、守信做事”等創建評比活動,打造一批誠信廣場、誠信企業、誠信街巷、誠信村居。三是強化考核推動。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從依法行政、勤政高效、守信踐諾三個方面,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體系。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從開展積分兌換、惠民設施建設等4個方面,對典型村居、誠信市民、誠信企業予以獎勵補助,調動社會各方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