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美,女,1956年11月出生,群眾,山東棗莊人,京臺高速公路保潔員。在薛城區陶莊鎮河北莊村、張延美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孝順公婆,待人誠懇、熱情,也是街坊鄰里人人稱贊的好鄰居、熱心大媽、慈祥奶奶。作為一名保潔員,張延美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不遲到早退,從不喊苦說累,她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換來一方凈土,為城市的靚麗貢獻自己的力量。2018年9月27日早晨,面對從天而降的“意外之財”,家庭經濟條件較為拮據的她不為所動,輾轉聯系到失主,用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詮釋了當代“美容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行。
天降巨款 心憂失主
善小而為,終成大德。在很多人看來,拾金不昧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卻溫暖人心,彌足珍貴。面對金錢,張延美抵御住了誘惑。2018年9月27日早7點40分左右,63歲的保潔員張延美像往常一樣在河北莊新村4號樓附近打掃衛生,遠遠看到了一個塑料袋包裝的紙盒,當時也沒太注意,以為是垃圾,就打算直接把它放到垃圾車里。然而在倒垃圾時塑料袋突然裂開了,張延美發現里面竟然是厚厚的百元現金。剛看到時,她還以為是冥幣,因為經常有人會扔這個,后來才確認里面是現金。回想當時的心情,她說:“我就想這樣可能也是人家的救命錢,這樣一筆錢,貪我也不敢想,因為人家也盼著這筆錢,我這個人也不會要這種錢。”
雖然自己家庭也并不富裕,面對巨額現金,張延美從沒有想過據為己有,將心比心這么多錢失主肯定著急,第一反應就是必須歸還失主,但由于當時小區附近沒有居民,張延美猶豫是報警還是待在原地等待失主,正好兒子的電話打過來,問她是否有撿到錢,一顆懸著的心才終于放下。
完璧歸趙 心懷釋然
原來,丟錢的是一位32歲的女士,早上開車送孩子上學時,開車門不小心把包遺落在地上,因為著急走沒有注意。等發現錢丟失時趕緊原路返回找尋,無果,就到駐村夏莊派出所報警希望警察幫忙尋找。
夏莊派出所民警李峰了解情況后,便跟著失主來到事發地核查。正巧,張延美的兒子正在那附近,聽到丟錢的事想到自己的母親早上就在這附近打掃衛生,趕緊給母親打了電話咨詢。這電話一打才知道,這錢正是自己的母親撿到了。就這樣張延美和兒子當面如數把錢歸還給了失主。
“謝謝你啊,要不是你,這2萬元錢肯定就沒了,真的非常感謝”。失主感激地對張延美說道,而面對失主的感激,張延美卻說:“錢本來就是你的,我撿到也不是自己的,不能要,應該還給你。”對此,失主當即拿1000元,作為酬謝,卻被她拒絕。張延美表示,自己撿了錢也不是為了酬金。
美德誠信 見賢思齊
2萬元,對張延美來說,比她一年的收入總和還多,但她從沒想過據為己有,張延美說過:“錢是人人都愛,但是不應該要的錢就不應該要,當時我就想要還人家的,失主也相當心急……”樸實真摯的話語讓我們看到張延美是真正把誠信意識刻在了心里,為別人著想,將心比心。她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件理所應當的事,卻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如金子般閃閃發光,為整個社會奉獻了一份珍貴的正能量,張延美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用行動傳遞了社會正能量,讓我們為她點贊。
如今張延美成為周邊鄉村的向上向善典型,“張大姐太棒了,撿到這么多的錢,早上這周邊也沒什么人,沒人看到的情況下她還是如數上交,真了不起!”“這么多錢,誰看了不心動呢?打心里佩服張大姐能主動如數上交警察”,村民紛紛為張延美在拾金不昧善舉中體現了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善心點贊,此事發生后,有人問張延美當時撿到錢有什么想法,她說:“其實當時并沒有想什么,我一心只想把錢包還給失主。假如今后再碰到此類事,我還會不會歸還?答案是肯定的。”
樂于助人 以誠待人
今年67歲的張延美,一直孝敬公婆,被左鄰右舍交口稱贊。她和丈夫和睦相處,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情上,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不鋪張浪費。一家人雖然說不上大富大貴,卻能彼此相互照應,過得十分甜蜜幸福。對他人,她總是與人為善、以誠為本,遇到難處,竭盡所能地幫助。她說:“無論我有多難,我也忘不了朋友們對我的幫助,做人要有良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如果我可以做到,我一定義無反顧地回報大家。”她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鄰居去她家借日常用品只要她家有的能隨時熱情借到。她的家庭也被培育為和諧、綠色、文藝、書香、愛心具備的“五星家庭”。婆媳關系融洽,鄰里相處和諧,姑嫂,兄弟,妯娌之間互相幫助,家族間其樂融融,在全村都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