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城街道利用“綜治一格通”APP,準確收錄轄區社會治理動態數據信息,為人口等數據的及時更新和維護夯實了基礎。圍繞“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建設”目標要求,新城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為載體,推行“黨建”“綜治”雙網融合,聚焦“劃網、建網、用網、潤網、護網”,全方位提升智能社會治理效能。
精心劃網,構建社區治理新模式。為實現“黨的組織全域覆蓋、網格細胞密布社區、資源利用最大整合、便民服務優質高效、社區治理科學規范”,街道組織專人深入調研轄區66個居民小區實際情況,針對社區規模、居民人數、樓宇分布等合理調整、劃分網格,在現有綜治網格基礎上,根據基層黨支部、黨員分布特點,通過抓實網格和網格黨組織“細胞核”,壯大黨組織、黨員干部和黨員網格員“紅細胞”,劃分學校、醫院等專屬網格59個,基礎網格239個,專業網格20個,打造出集基層黨建、社區治理、民生服務等職能于一體的“全科”網格。
齊心建網,打造社區治理“共同體”。街道根據“地域相鄰、便于組織,人員相近、便于工作”的實際,吸收生活和工作在社區網格內的各類黨員進網格黨組織,組織街道機關干部、村(居)“兩委”干部、市區“兩代表一委員”、市區黨建“雙報到”黨員、警務助理、法律顧問、物業管理人員、社會工作者等專兼職力量充實到細胞網格,設立了黨員“紅心驛站”、志愿者“網格驛站”,認領社區居民“微心愿”,共同為居民提供多種類、全方面服務。
傾心用網,便民服務智能化。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是重要支撐。街道借助“薛城網格”微信平臺,第一時間對外發聲,實戰運行“首善薛城”小程序,“一格通”APP、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落實“四級流轉”“六步閉環”工作機制,實現群眾、網格員、綜治中心一網聯通。在小區內設置網格公示欄,公布網格員專屬二維碼,群眾通過掃一掃,實現“一碼直報”。全市首家引入企業微信政務平臺,群眾隨時隨地“呼叫”,網格員第一時間“響應”。今年以來,利用“一格通”APP,先后采集人口信息8萬余條,建筑信息6000余條,房屋信息4萬余條。按照“一格一群”原則,建立520個企業微信網格群,將家庭醫生、網格民警、物業管理、供電服務等人員力量“搬”進網格群,公告聯系方式,轉發各類為民服務通知,提高網格群活躍度,實現社區治理精準落地、服務群眾精準投送。
紅心潤網,唱響社區和諧“主旋律”。街道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社區網格治理內容,著力打造1+2+27+N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在社區高標準建設文明實踐分中心1個、文明實踐站27個。各基層網格以文明實踐“新城馨語”工程為主線,實現紅心潤居、紅心驛站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四德工程等融合推進,推進文明村(居)、家庭、美麗庭院創建,先后培育了鳳凰山社區“文新行志愿紅”“紅心1+1”志愿服務、四季菁華社區“鳳鳴朝陽”、金地社區“六朵云”等社區文明志愿服務特色品牌。
民心護網,深化居民自治管理。街道以打造城市社區“溫馨家園”為目標,各社區網格積極推選居民代表,社區黨組織及時指導成立業主委員會,協助社區和各網格開展居民自治管理。健全社區網格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有事好商量等民主議事協商機制,實現“網格事務黨員管,社區事務大家辦”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