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棗莊市薛城區常莊街道以“常聞民聲”智慧平臺為依托,抓實抓細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建設,構筑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數字化支撐的社會治理模式,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為“打造首善之區、建設品質薛城”噴涌而出源源不斷的力量。
以服務群眾為根本點,完善兩級矛調陣地建設。依托街道“常聞民聲”綜合指揮中心,按照規范化要求,打造集矛盾排查化解指導中心、調訟室于一體的“多元解紛綜合服務中心”,受理來自12345熱線、網格、信訪、法律服務等渠道的矛盾訴求,實現一站受理、專人負責、定期反饋。根據街道14個社區、38個行政村的城鄉結合布局,探索建設城市社區調訟室及農村片區調訟室,分別成立鎮級調訟室工作專班,制定完善相關制度并上墻。為52個村居規范化建設調訟站的基礎上,每個村居至少安排1名專職調解員,同時以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開展扎實、以錦臨、常興、西小等5個村居為試點,探索完善運行機制、陣地打造,形成典型經驗在全域試點推廣。
以高效治理為切入點,構建務實管用工作體系。街道228名基礎網格網格員作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基礎力量,主要負責網格內矛盾糾紛排查上報,對排查出的問題即時調解,調解不成的通過“一格通”APP、“善治薛城”矛調平臺上報處理。在村居調訟站對接網格員和調解委員會,負責矛盾排查上報,糾紛即時調處化解,鎮級調訟室作為區域解紛樞紐,負責矛盾糾紛的分流管理、調處化解,并開展線上矛盾糾紛匯總分類、遠程派單進度跟蹤等工作,保證各環節積極快速響應。不斷增強市域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矛盾調解工作專業性,突出抓好矛盾調解員、“網格員”隊伍建設,建立“常聞民聲”網格管理體系,在52個村、社區建立善治薛城調訟站57個,推動調解進網格,實現問題就地采集、矛盾就地化解。
以長效管理為關鍵點,提升基層治理工作水平。堅持預防為主,組織送法進街道、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等普法宣傳活動,培養群眾法治觀念,增強群眾依法解決訴求的思維,防止沖突矛盾激化。常莊街道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先進集體”。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探索建立“信用+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將26個村居作為信用建設試點,截止目前完成“榴花?薛城分”注冊55000余人,簽訂電子《信用承諾書》近18萬份,將信用積分逐步應用到“城鄉共建聯盟”等實體場景中;同時發動居民積極參與到信用建設及志愿服務活動來,以實際行動用誠信串聯和諧,用誠信美化心靈,用誠信規范社會。(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