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基層鄉村文化活動繁榮,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同時進一步強化“黃河大集·來臺走運”品牌影響力,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和群眾實際需求,開展“季季有主題、月月有特色、村村有活動、四季看村晚”主題特色文化活動,讓“村晚”活動成為反映農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振興新氣象的重要載體。今年以來,我鎮共開展“村晚”活動60余場次,“村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打造芬芳的春季“村晚”
依托春節、元宵節重大節日節點,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各村文體活動廣場等陣地作用,開展“慶新春村級聯誼會”“元宵喜樂會”等系列“村晚”活動,集中展示春季鄉村文化新氣象。其中,張前村大學生連續五年返鄉辦村晚,被山東文旅作為典型案例宣傳,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華網、大眾日報2版、山東教育新聞、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拉呱節目等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并在人民號、網易、騰訊、微博等新媒體轉發20余次,社會反響強烈。
在鎮萬畝桃花峪桃花盛開的春分時節,依托“桃醉山鄉”第九屆桃花節盛會,將賞花景與文化體育、旅游消費、鄉村農業等多種元素相融合,開展群眾文化藝術節啟動儀式、文藝匯演、鄉風文明新風尚頒獎儀式、桃花美食集、非遺展、書畫展、飛花令漢服秀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多維度展示“山水人文秀 紅耀張山子”的山水人文特色。
打造火熱的夏季“村晚”
盛夏時節,偪陽大地瓜果飄香,為此,我鎮將火熱的夏季“村晚”活動與臺兒莊區“桃醉山鄉”第六屆甜桃豐收節暨張山子鎮首屆鄉村振興音樂節有機融合,甜桃爭霸、桃王爭霸、甜桃展銷、扇呈古韻、伏羊宴、賞非遺、購農物直播帶貨、鄉村振興音樂節等10余個系列活動,真正讓群眾參與在產業振興中,享受在文化振興其中,實現了共建共治共享農文旅融合發展成果,達到了“歡度農民豐收、助力鄉村振興、叫響好客品牌”的效果。
打造豐收的秋季“村晚”
將秋季“村晚”活動融入農民豐收元素,借助國慶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日氛圍,發動各村踴躍參與其中,分點分批舉辦以“樂享豐收·悅享村晚”為主題的秋季“村晚”活動,將村級文藝志愿者精彩的文藝匯演、戲曲進鄉村與文明新風尚頒獎、愛心義診、集體生日會、反詐宣傳等活動做好結合文章。
同時,在全鎮范圍全面鋪開的村級趣味運動會,成為秋季“村晚”活動的一大亮點特色,顆粒飽滿、成色鮮艷的玉米、辣椒、甜棗等糧食作物登上運動會現場,化身比賽道具,讓男女老少在農閑時感受豐收的“土味”“鄉味”,共唱豐收曲,共享文體新生活。
打造溫暖的冬季“村晚”
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村有好戲”品牌為抓手,在冬季“村晚”活動中引入“黃河大集”惠民活動、“群眾演群眾看”百姓大舞臺、小戲小劇展演等活動,注重將村級“本土”文藝表演愛好者、本鎮學校學生等群體吸納至演出團隊,配合區級專業表演團隊,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文化宣傳氛圍,持續為群眾搭建表演舞臺,提供表現平臺,讓群眾的參演熱情、支持力度為鄉村振興建設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該鎮將充分挖掘運河文化、紅色文化、桃文化等多元文化資源,加大對群眾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的投入力度,發揮好轄區群眾文體活動“主力軍”角色,組織文化志愿者深入鄉村開展志愿培訓服務活動,提高群眾的參與度和基層覆蓋率,推動“村晚”活動常態化、品牌化,生動呈現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