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提升民生福祉 創建滿意棗莊”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十場,介紹市醫療保障局“落實醫保惠民政策 提升經辦服務能力”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李 鑫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
張 良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薛 松 市醫療保險事業中心副主任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今年以來,全市醫保系統緊緊圍繞“強工興產、轉型突圍”“重點工作突破年”“常態化推進思想能力作風建設”工作部署,聚焦“讓群眾看好病、少花錢、少跑腿”,推動“醫保干部進基層”和“醫保政策進萬家”活動走深走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舒心、滿意的醫保服務。
醫保經辦是直接面向廣大參保群眾的一線服務窗口,做好醫保經辦工作,對于改善民生、解決群眾訴求、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市醫療保障局自組建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醫保局的正確指導下,始終堅持以擁護“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以提高群眾滿意度為導向,在提升醫保經辦服務水平方面奮力爭先,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醫保局交辦的各項任務。我市醫保經辦多項工作經驗做法得到省、市兩級表揚肯定,參保擴面工作成效被省醫保局發文感謝,已提前完成全年參保擴面任務目標;“異地就醫”“醫保明白人”等經驗做法被省醫保局作為基層案例展播在全省推廣;《山東新聞》“醫保之聲”專題欄目播報了“全省首次,棗莊將“醫保明白人”培訓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統計”的典型做法;《推進“醫保明白人”培育工程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工作信息在《棗莊信息(要情135)》刊發,并獲得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并在全市推廣。
今年以來,全市醫保經辦系統以醫療保障經辦服務評價工作為標準,全面落實各項醫保待遇政策,切實提升經辦服務水平,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一是扎實推進服務下沉。今年以來,通過科學布局、合理規劃,全市建設基層醫保工作站(點)1499家,在建成覆蓋市、區、鎮、村四級醫保經辦服務網絡基礎上,積極開展“三個100”工程和省級規范化基層醫保工作站(點)建設,醫保工作站(點)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有效打通了醫保服務“最后一公里”。以薛城區為試點,將城鄉居民參保信息采集、政策宣傳等醫保服務事項納入網格員工作內容,整合了基層服務管理資源,建立了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形成一支制度健全、人員穩定、經費有保障的隊伍,讓群眾零距離享受到了醫保服務。二是扎實開展“干部下基層”活動。在滕州市張汪鎮楊樓村委會和薛城區托一社區等創新設立“惠民先鋒”基層醫保工作點,激活了醫保服務的“神經末梢”。成立醫保政策進萬家、醫保干部進基層活動領導小組,全市組建38支政策宣講隊,采取“問、訪、查、梳、研”等方式,實現了由“被動咨詢”向“主動講解”的轉變。打造解疑釋惑“民意收集點”,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進兩定醫藥機構、進參保單位、進村入戶聽意見、辦實事、解難題,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的醫保報銷流程、門診慢特病申報、異地就醫辦理等問題。“兩進”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舉辦社情民意大調查等活動2400余次,累計6181名醫保干部參與活動,開展政策宣傳948次,宣傳受眾達12.7萬人次,收集解決實際問題280個。三是創新開展醫保政策宣傳。在市局微信公眾號設置“醫保政策進萬家之知識小問答”專欄,聚焦參保籌資、門診共濟等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連續發布常見問答;線下針對群眾迫切需要了解的高頻醫保政策,集中匯編成“政策明白紙片”“醫保小手冊”,讓群眾看得懂、記得住、有收獲。精心打造主題宣傳公園等新時代文明醫保主題陣地,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直觀宣傳“城鄉居民醫保繳費、職工居民住院和門診報銷、異地就醫”等群眾關注度較高的醫保政策。開展“一年一村一場戲”“戲曲(電影)進鄉村”等送文化下鄉系列醫保宣傳活動,直觀展現醫保政策,為參保群眾了解醫保政策提供了新的平臺。今年以來,全市開展醫保政策送下鄉300余場次,有效提高了參保群眾對醫保政策的知曉率。四是深化異地就醫結算改革。開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共計發放宣傳折頁、明白紙16.65萬份,解答群眾咨詢3萬余人次,發送宣傳短信26.67萬條。建立兩小時回復機制,對異地就醫人員在官網和“棗解決棗滿意”平臺的留言和訴求,兩小時內予以答復,積極幫助解決異地就醫過程中的問題。目前,我市住院、普通門診、門診慢特病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分別增達到145家、218家、36家,超額提前完成年度工作任務。五是著力提升數字醫保服務水平。積極推進醫保電子憑證激活應用,持續拓寬移動支付應用覆蓋面。目前我市醫保電子憑證激活率達到98.28%,全部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通過國家醫保局移動支付驗收并正式上線應用,日均結算量超過300筆的6家二級定點醫療機構通過國家醫保局移動支付驗收并正式上線應用,151家定點醫療機構、704家定點零售藥店實現電子處方流轉,28項醫保公共服務事項已遷移至“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辦理。六是大力開展醫保明白人培訓。聯合市總工會舉辦棗莊市職工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技能競賽暨醫保經辦系統練兵比武大賽,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醫保人的風采。今年全市共舉行業務培訓班次7次,確定“領導干部上講臺”授課14期,開展“醫保明白人”培訓59次,確定醫保明白人1700余人,有效提了升全市醫保系統干部職工服務能力和業務水平。
下一步,市醫保局將繼續以人民群眾滿意度為導向,推動經辦服務優化落實,在推動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保服務標準化水平、鞏固異地就醫結算工作成效、拓展醫保信息化覆蓋面等方面加力提效,持續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暖心、高效的醫保服務。
同志們,朋友們,我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用實際行動提升醫保經辦服務質效,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次感謝大家對醫療保障事業的關心和大力支持!
答記者問
01、齊魯晚報記者:請問市醫保局在完善醫保經辦服務體系,今年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能否再介紹一下今年推出的便民服務事項?
李鑫:棗莊市醫保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強工興產、轉型突圍”“重點工作突破年”戰略部署,全面提升基層醫保經辦服務水平,努力在優化營商環境和保障改善民生中走在前列。重新修訂印發2023版《棗莊市醫保經辦服務辦事指南》,統一辦事流程、時限和申報材料;分類確定各類基層醫保工作站(點)服務事項清單,規范站點職能。截至目前,全市建設醫保工作站(點)1499家,實現四級醫保經辦網絡全覆蓋。
為進一步提升醫保經辦服務便民水平,市醫保局今年出臺了醫保經辦服務便民措施二十條。一是減環節。優化醫保關系轉移接續,辦理時取消出具《參保憑證》和《聯系函》,辦理時限跨省轉移壓縮為15個工作日、省內壓縮為9個工作日。二是優流程。便利異地就醫備案結算,一次備案長期有效;允許補辦備案手續,未異地備案的急診搶救參保人可視同已備案;允許跨省長期居住人員在備案地和參保地雙向享受待遇。三是優服務。推行省內醫保轉移接續、在職轉退休、生育保險待遇和門診慢特病待遇認定四個事項“免申即享”。四是一站辦。推進醫保經辦服務窗口“綜合柜員制”,窗口前臺一窗受理。以“愛山東”為主渠道,實現“一網通辦”。五是提效能。提升業務咨詢電話接聽率和解答準確率,擴大短信覆蓋面,提升醫保短信答復準確度、群眾知曉度和認可度。六是強基層。搭建一體化醫保服務系統,實現醫保服務就近受理、業務一體化管理、服務標準一體化提升,全面推行基層醫保工作站(點)幫辦代辦。
02、山東法制報記者:為提升我市門診慢特病經辦服務水平,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張良:一是擴大門診慢特病聯網范圍,推進全市無異地結算。實現全市范圍內門診慢特病管理服務中心聯網即時結算,全市所有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的醫保參保人員可到全市任意一家門診慢特病管理服務中心就醫購藥,并聯網即時結算,患者只需繳納個人負擔部分,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減輕墊資壓力。二是實行“365天不打烊”服務。為方便門診慢特病患者就醫購藥,目前全市共有12家門診慢特病管理服務中心實現雙休日、節假日對外正常營業服務。三是推進門診慢特病服務事項集成辦。梳理門診慢特病服務事項,進一步簡化服務流程,將門診慢特病醫保經辦工作整合到門診慢特病管理服務中心,實現參保群眾在門診慢特病管理服務中心從申請到認定,從就診到結算,到報銷的“集成辦理”模式。
03、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我市在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提高參保人員生育醫療費用待遇水平都做了哪些調整?
薛松:根據市委,市政府《棗莊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文件要求,為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棗莊市醫療保障局今年出臺了《關于調整參保人員生育保障相關政策的通知》(棗醫保發【2023】40號】)文件,調整了生育保險待遇,主要分三塊內容:1、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女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發生的政策范圍內費用不再按定額支付生育醫療費,改為按比例支付。一孩、二孩、三孩住院分娩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分別為 80%、80%、90%。2、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女職工因治療懷孕并發疾病產生的合規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相關規定支付;分娩期間因生育引發疾病、合并婦產科疾病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并入住院分娩費用報銷。3、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正常享受待遇的人員,住院分娩生育醫療費用實行限額補助,生育一孩的,順產、剖宮產補助限額分別為800元、1500 元,生育二孩、三孩不再區分順產、剖宮產,補助限額分別為1500元、3000元。一胎生育多孩的,按相應孩數享受醫保基金定額補助。實際發生費用低于限額的據實結算,超過限額的按限額結算。居民單方參保的,生育一孩、二孩、三孩補助標準減半。目前我市13家生育醫療機構已實現按照新調整生育保險政策聯網結算,實現了區(市)全覆蓋,在聯網結算的基礎上,我們將繼續積極推行生育津貼“免申即享”,真正實現生育保險費用一站式報銷,讓參保群眾實現生育報銷待遇“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