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杰,男,1978年6月出生,大學學歷,2021年12月任龍泉街道黨工委書記。該同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雙擁工作重要論述,始終堅持把雙擁工作作為事關全局的政治任務,自覺提站位,全力強保障,持續優服務,積極組織開展雙擁共建活動,不斷推進軍地同步、協調、融合發展。
一、提高站位抓部署。一是抓實理論武裝。該同志能夠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導,切實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始終把理論學習作為自覺要求,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準確把握新時代雙擁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統籌協調,扎實推進,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助力建設一流軍隊、實現黨的新時代強軍目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系統謀劃推進雙擁工作。二是認真履行責任。始終把雙擁工作當作新時代凝聚軍心民心,加強國防建設,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納入議事日程,常抓不懈。該同志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構建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單位和部門配合抓的雙擁機制。持之以恒抓好雙擁工作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工作中的重大事項、決策都經街道黨工委會研究,全街道整體工作部署時,都會對抓好雙擁工作提出要求。三是強化工作部署。堅持每月召開一次街道黨工委理論中心組學習會議,及時學習傳達貫徹各級關于雙擁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新部署。帶頭嚴格落實雙重領導、雙向兼職、黨委議軍、現場辦公、工作述職等制度,健全完善雙擁基本制度的形式、方法和機制,推動雙擁工作經常化、法治化、規范化。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黨政議軍會議,專題安排部署武裝和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等有關工作,對工作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進行集體研究,集中解決。
二、突出重點抓落實。一是加強陣地建設。按照“五有”標準,在街道層面,進一步完善“四室一庫”建設,將街道黨員黨性教育生活館納入民兵教育活動室,建成集服務窗口、辦公室、退役軍人之家和榮譽室等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建立街道、社區、村三級組織網絡,做到人員、經費、辦公場所三到位,基層建設達標率100%,實現擁軍服務體系全覆蓋,全力推進“楓橋式”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25個村通過全國示范型服務站驗收,發揮雙擁工作主陣地作用。二是抓實兵員征集。深入研究征兵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及早著手、及早謀劃,加強街道武裝部、派出所和人社辦的協調配合、數據互通,積極開展適齡青年問卷調查,做細情況摸底調研。大力開展網上兵役登記宣傳服務,共登記適齡青年837人,其中網報應征青年213人,優中選優確立預征對象61人,登記率達到100%,為部隊輸送優質大學生兵員17人,圓滿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務。三是推進服務優化。堅持做好軍民融合和雙擁共建工作,積極構建軍民融合發展“五大體系”,成立軍民融合發展辦公室,做優強軍興軍服務,建立常態化軍民融合工作機制。依托萬達廣場商圈樞紐,打造規模最大、單位集中、服務多元的“萬達榮軍聯盟”,新增退役軍人就業54人,精準規范為軍人軍屬等優撫對象提供優質服務、優先待遇、優惠價格,落實榮軍優惠承諾。嚴格落實有關優撫安置政策,積極幫助退伍軍人和軍屬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節日期間組織慰問高齡復員老戰士、傷殘軍人、困難退役軍人,為轄區軍烈屬、抗美援朝老戰士發放慰問品,提升優撫對象的榮譽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多措并舉抓保障。一是強化經費投入。把雙擁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堅持優撫資金自然增長機制,將優撫安置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優先保障,實行專賬管理,社會化發放,每年堅持拿出20萬元,用于重點優撫對象專項服務。投入5萬余元重新改造民兵活動室,新購活動器材10余件,確保民兵活動的持續性。每年從街道財政劃撥專項經費用于征兵工作,實行實報實銷,征兵物資器材拉單配置、足額足量,全方位保障征兵工作需要。二是強化考核評價。把雙擁工作納入街道重大事項和年度綜合考核,與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等重點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在棚改拆遷、疫情防控、應急搶險等工作中,涌現出一批退役軍人先進典型,街道各級共有退役軍人干部75名,其中,中層及以上干部就有34人。三是強化氛圍營造。運用微信公眾號、宣傳欄、展板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兵役法、國防法等法律法規,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廣大群眾擁軍愛國的自覺性。以建軍節、集中征兵期等時間節點為契機,發揮老黨員、老優撫對象的作用,加強宣傳引導,使雙擁宣傳進社區、進家庭,讓“共建社區美好家園,共筑衛國鋼鐵長城”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營造擁軍優屬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