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十余年來,張慎啟不忘初心,始終立足崗位、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勇于奉獻,用初心匠心鑄就醫術,用誠心仁心惠及病患,用卓越的工作業績書寫了勇攀醫學高峰、服務百姓健康的美麗篇章。
初心如磐,勇攀醫學高峰
張慎啟出生在山東省棗莊市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少時便立下治病救人的人生志向。參加工作后,他刻苦鉆研,同時也感受到理論知識和手術技能等不足,他下定決心,提高學歷,彌補差距。
逐夢之路總是艱辛又漫長。他兢兢業業地工作,扎扎實實地努力。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2018年4月,他被最高醫學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錄取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三年,是勇攀醫學科研高峰的三年!作為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1篇,發明專利1項,被中國醫學科學院圖書館錄用收藏書評2篇;作為主持人,獲批課題3項。
2019年,他獲批骨科螺釘導向定位鉗專利(第一完成人),為臨床髖臼穩、準植入螺釘提供了新方法。同年,他開展全膝關節置換術多途徑應用氨甲環酸止血效果的研究,為骨水泥固定型全膝關節置換術時氨甲環酸的止血方法提供新思路、途徑,并因此獲得當年棗莊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一等獎(1/2),發表SCI論文一篇(第一作者)。
2020年,新冠疫情來臨之際,因糖皮質激素廣泛應用于治療過程,但有引起股骨頭壞死風險,他開展關于糖皮質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研究,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發表SCI論文一篇(第一作者)。
2021年,他開展混合固定型全膝關節置換術氨甲環酸止血效果的研究,填補了此類假體氨甲環酸使用方法研究的國際空白,發表SCI論文一篇(第一作者);同年,他應SCI期刊《Bone & Joint Research 》主編邀請,撰寫關于新冠肺炎期間糖皮質激素使用策略建議,發表SCI論文一篇(共同第一作者)。
匠心如登,精研醫術節節高
“醫者,仁術也。”為迅速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張慎啟刻苦鉆研、精益求精,勤于實踐。多年的學習實踐積累,使他的醫術水平不斷提高。他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填補山東省甚至全國的多項手術空白:Monoblock生物膝關節置換(全省首例),力達康XU單髁(全國首例),生物踝關節置換(全省首例),牛津單髁+PFJ置換(全國首例),肘關節置換(全省首例),反肩關節置換(全省首例)。
2020年,張慎啟作為唯一一位進入“全國單髁手術技能大賽總決賽”的地市級醫院選手,獲得最高獎項——最佳技藝獎。此比賽是國內單髁置換手術最高級別賽事,對提升棗莊及棗莊市立醫院的知名度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他多次受邀在學術會議上講解、演示牛津單髁手術的操作要領,有效促進了省、市各級醫院關節外科醫師單髁置換手術的標準化。
他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率先開展3D打印技術與臨床應用及創新,取得了省級、國家級榮譽。2021年獲第三屆全國3D打印技術與臨床應用創新大賽三等獎;2022年完成山東省首例3D打印個性化定制生物踝關節置換術(第一完成人)。
仁心如炬,照亮服務百姓路
“行醫要‘醫道至簡’”,張慎啟曾發自肺腑地說,“醫生跟病人是平等的,不要高高在上,要把病人當自己人。我的很多病人最后都變成朋友”。2021年,他獲得棗莊市立醫院“優秀青年醫師”稱號。同年,獲評棗莊市立醫院“好醫生”。
他踐行醫德,積極開展義診咨詢、健康講座、科普宣教等活動。自2020年以來,他分別在棗莊電視臺、棗莊廣播電視臺、微醫講堂做關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的治療等科普講座6次,單次視頻播放量最高播放量達885,502次,糾正了觀眾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錯誤認識。2021年,他開通“談骨論筋張博士”抖音賬號,不定期推送骨科疾病動畫視頻,開展在線義診,獲得百姓好評。
他響應省政府號召,參加對口支援服務工作。自2020年11月起,他在濟寧市微山縣人民醫院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對口支援工作。為了更好地服務當地患者,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了高質量的診療服務。2022年,他獲評2019--2021年度山東省城鄉醫院對口支援“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