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幸福的高中教師
魏巍,男,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棗莊市高中英語兼職教研員,現任棗莊一中強基部高二年級主任、高二1班班主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學校第一黨小組組長。所帶2019級2班連續3個學期被評為校先進班集體,2022年4月被評為山東省普通高中省級優秀班集體。2022年被評為嶧城區最美教師,2023被評為年棗莊最美教師并被棗莊市教育局推薦參選齊魯最美教師評選。2023年1月被棗莊市教育局推薦參選齊魯名班主任評選。多次被評為校、區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課改標兵、教學能手;山東省遠程學習優秀學員;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區、省先進班集體。被選聘為山東省2022普通高考與等級考網上評卷員并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深耕杏壇 · 桃李芬芳
寒來暑往,28年來送走了一屆又一屆莘莘學子。看著一名又一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浙大、南開、中科大、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華中科技大、華中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等各類名牌大學,作為他(她)們的老師倍感欣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英語老師魏巍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為我們批改作文,吹毛求疵只是為了我們微不足道的進步!”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的耿同學如是說。“文藝范的英語魏巍老師,會給我們唱英文歌,播放勵志演講視頻,他的歌聲和他的課一樣好!” 考入山東大學的劉同學給出這樣高的評價。被浙江大學錄取的肖同學說:英語老師魏巍經常熬夜為我們批改作業;每天還要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考入中南大學的侯同學說;“進入了棗莊一中,有朝夕相處三年的魏巍老師的教誨與鼓勵”;“您不僅僅是我三年的老師,更是我永遠的老師!”棗莊一中優秀畢業生李同學動情地說:“還記得魏巍老師批改英語作文時發現我的字太細,就單獨找我問我用的什么規格的筆芯,并且督促我換筆芯重新找到手感”!考上清華大學的岳同學每年的教師節、春節都給魏巍老師表達最真摯的問候:“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說到學習, 棗莊一中的學習氛圍十分濃厚。在校園中,你隨處可見‘與時間賽跑’的一中學子。晨讀時,隨處可聽到“為夢想而早起三更”的一中學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課堂上,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的一中學子。每日兩操整齊的步伐,響亮的口號。誓師大會上莊嚴而神圣的宣誓……這些都是棗莊一中一抹亮麗的風景線”。
播撒愛心 · 亦師亦友
2011屆高三10美術班里有一位特殊學生。在他一歲半的時候因為注射藥物過量,導致聾啞。面對這個孩子,魏巍始終對他關愛有加,沒有放棄他,一次次手勢語加上書面交流,一次次鼓勵,一點點幫助他進步。就是這個孩子,經過三年的努力考入了一所韓國語大學。后來,這個孩子的父親不幸去世,魏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這個學生。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教育的大考,在疫情期間,全國各地中小學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通過線上教學等方式,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網課期間,他每天都要通過微信群、釘釘群上課,向學生和家長發送作業、回收作業,批改后再逐個反饋到群里。這一來一回不要緊,是平常教學的幾倍的工作量。然而,記不清是哪天開始的,右手時不時地像過電似的——麻!一碰鼠標尤其麻的厲害,咋回事?起初以為是鼠標漏電了,換了幾個鼠標還是麻…睡覺只能向左側身,只要稍微右側身就麻、酸、難受的要命!家人幾次三番地催他去檢查,終于在2020年5月5日核磁共振成像結果是:“頸椎椎間盤5處突出;頸椎退行性變”——頸椎病!!!只能治療緩解,不能痊愈。從此他成了一名病人!幸運的是,經過一系列的積極治療,到現在有了很大緩解!
責任擔當 · 為國育才
華東師范大學袁振國教授指出,“線上線下融合將是未來教育形態。誰走在前面,誰就領先一步,誰就能更快、更早地觸摸未來。”從2020年開始持續至2023年初的“停課不停學”,考驗的不僅是能力的儲備和危機的應對,更考驗的是責任與擔當。
2022年4月份,疫情形勢嚴峻,而學生正處于高三最后沖刺的關鍵階段,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全力以赴帶領學生奔高考,學校決定封校一個月。魏老師把對父母的擔憂,對愛人的愧疚,對孩子的想念化作工作的激情和動力,全程陪伴學生,用心呵護學生,消除學生心里的困惑,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學生面對高考的自信和勇氣,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感受到家的溫暖。這期間,他收到很多家長發來的感謝短信,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讓我的淚水一次又一次地奪眶而出:“魏老師,你就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魏老師,很多該我們家長做的事情,您都代替我們家長做了,還有很多我們家長做不到的,而你都為孩子做到了”;“尊敬的魏老師,您就是一束光,引領孩子看到未來,我們全家人對你無限感激”。兩周沒有見到爸爸的幼子纏著媽媽一起來看我,隔著柵欄,兒子一句“爸爸,你好長時間沒有陪我玩了”讓我潸然淚下,“爸爸,我要你抱抱我”,隔著柵欄我給兒子的只是輕輕的撫摸。看著兒子不舍和苛求的眼神,他毅然走進了教室。超負荷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老母親一直幫忙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體弱多病的80歲的老父親獨自照顧著101歲的抗美援朝退伍的爺爺。老母親常說,“兒子,你工作要緊,別耽誤學生考大學,那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要擔心家里”。
擔任班主任工作,早起晚睡,起早貪黑,這是他工作的常態;雖然家離學校有近三十里的路程,我沒有遲到過。作為人子,面對年邁體弱的雙親,他有不能床前盡孝的內疚;作為人夫,面對日漸憔悴的愛人,他有不能共擔風雨的慚愧;作為人父,面對年幼無知的孩子,他有不能遮風擋雨的自責。可是作為老師,當看到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神,他只能放下內疚,慚愧和自責,滿懷激情的走上講臺。因為他知道無數個學生背后是無數個家庭,而他就是這無數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
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可他更認可黃旭華老先生的話: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的大孝。做好他的教育工作,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父母也會為他感到高興和驕傲的。他不知道應該怎么寫,準確地說不知道用怎樣的文字把這些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來,讓他們如絢麗的水晶不失原味的掛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