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北京菊含苞綻放,芳香四溢,放眼望去,在藍天白云的凝視下,翻滾著金光閃閃的花浪。一道道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花叢間,工人們正在采摘,手指不停翻飛,一朵朵成熟的菊花不一會就裝滿了籃子......這是棗莊市薛城區常莊街道西黃村帥宇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里的豐收場景。
近年來,常莊街道把“一村一品”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堅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深挖農業農村產業潛力,通過果木綠化和產生的收益,讓村莊環境靚起來,讓城里的游客走進來,讓村民錢包鼓起來,促進村民增產增收,形成具有可借鑒、可推廣的鄉村振興常莊模式。
據悉,位于薛城區常莊街道西黃村的帥宇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成立于2020年6月,通過鄉村振興的政策引導,發展農業產業,聚力打造一處高標準的菊花休閑采摘觀光基地。目前農場總承包面積二百余畝,菊花種植一百余畝,育苗面積6畝,均采取國家農作物綠色標準化種植方式,全程實現種植有機化。
實干篤行,繪寫美麗畫卷。針對菊花種植的商機,基地先后赴安徽、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引進優良菊花種苗,10月下旬菊花盛開采摘,每畝可采摘鮮菊花400余斤,畝均收入6000余元。菊花種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村周邊150余名困難、留守婦女就業增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每人增收1萬余元。菊花的收獲,不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為周邊村里的閑散勞動力帶來了務工收入,每每到了花期,便吸引了周邊群眾前來拍照打卡,不僅扮“靚”了村莊,更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特色種植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22年農場也被評選為“市級家庭農場”。
技術過硬,填補產區空白。受氣候等因素的制約,所以尚未有大規模的種植菊花基地,薛城區帥宇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剛好填補了菊花產區空白。在種植前深翻土地,進行松土、除草,做好排水設施;生長期間不用農藥,以國家農作物綠色標準進行種植,全程使用農家肥或購買的有機肥,有機肥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并且充分利用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根據不同生長期使用農家肥進行3次追肥;整個生長期進行2次搭架。土地輪換種植,防止重茬帶來病害,每年3月底4月初開始育苗,引進了金絲皇菊、婺源皇菊、北京菊、貢菊等優良菊花苗種,除了美化環境、非常具有觀賞價值之外,制作的菊花茶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
擴大規模,思路決定出路。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打造立體花海風景畫廊,探索美麗鄉村致富新路子。積極盤活閑置宅基地,新建面積1000余平方米的菊花烘房,購置大型烘烤設備4臺,通過對金絲皇菊等菊花去雜、挑揀、裝屜、上炕、烘烤等工序,每9公斤鮮菊花可以烘出1公斤干菊花,加工后的金絲皇菊畝產值能由原來的6000余元提高為1.2萬余元。充分利用抖音、快手、淘寶等線上銷售平臺,積極拓展周邊商超、酒店等線下實體,遠銷濟南、青島等城市。同時與安徽、江西等外地收購方達成協議采購,可實現年銷售1萬余斤,實現銷售額100余萬元。(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王雷 劉博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