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9點,今年52歲的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東良子口村村民張偉都會穿上紅馬甲,準時到村里的水壩邊巡河。
“我們這個地方山好水也好,我干公益崗就要保護好這個環境!我現在每天都到河邊來,撿撿垃圾、清清雜草,活不累,每月按時領工資,還不耽誤照顧一家老小,真是太好了!”張偉父母和對象都有病在身,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外出務工困難,村里幫他申請了生態公益性崗位,讓他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他很珍惜這份工作,平日有啥事都勤快、認真參與。
棗莊市山亭區自然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域內“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達54.6%,有5400多座山頭,水庫61座、河流136條,林地面積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4.6%,素有“靈山秀水、林海果園”之稱,但同時也是全市經濟總量最小、發展困難最多、貧困人口比例最高的區。
近年來,依托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結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等招牌,山亭區把增設公益性崗位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按照“同類歸并、職能整合”的原則,對公益性崗位進行梳理、優化,大力開發青山守護、綠水巡護、生態護林、道路管護、村容凈化等5大類生態公益性崗位,在促進困難群體就業的同時,筑起綠水青山的守護屏障,全面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全區261個行政村共有4215名生態公益崗人員在崗,成為守護綠水青山、助力鄉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山亭區對每個公益崗的職能職責、人員設置進行明晰、細化,制定考核細則,著力解決職責設置重疊、隊伍重聘輕管等問題。安排專項資金,落實專人負責,切實保障生態公益崗人員補貼及時足額發放。目前,城鎮公益崗工資按月最低工資標準1700元/月執行,鄉村公益崗勞動報酬依據崗位類型、勞動時間等因素確定,大約800元/月,實現了困難群眾就業增收、生態環境提升的良好效果。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也是強村惠民、提升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山亭區鳧城鎮崔莊村因地制宜,利用村集體土地搞起了玉米、金銀花等生態農業種植產業,面臨著種植、管理等人員需求。村委創造性地將生態公益崗人員安置與生態農業種植結合起來,根據崗位工作時間安排,以及生態公益崗人員個人勞動能力和技術水平,選取了10余名公益崗人員,進行了合理排班,投入到生態農業種植工作中。
“這樣一來,發展生態農業種植有了勞務人員,節省了雇人的費用支出,賺到的收入又反過來回饋群眾,同時又充分發揮了生態公益崗人員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強村、惠民、安民?!兵D城鎮崔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傳棟說:“我們去年種了3畝玉米,收入1.1萬元,今年種了20多畝金銀花,預計收入可達2萬元。這部分錢作為村集體收入,我們用來修路、架橋、繳村里路燈電費等,都用在了改善群眾生活條件上,讓鄉村更美。下一步我們計劃,從集體收入中抽支一部分,適當地給這些公益崗人員增加些補助,也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升他們的獲得感?!?br/>
“村級發展有幫手,強村惠民有奔頭。生態公益性崗位不僅幫助困難群體實現了就業增收,提高了幸福指數,同時通過生態公益崗人員的辛勤勞動,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山亭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雷杰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公益崗開發力度,靈活應用公益崗安置政策,讓更多山區群眾盡享黨的惠民政策,守護好山亭人民的“幸福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