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套村位于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駐地東南1公里處,因該村處在連環山套之中,高空俯瞰形似葫蘆,故取名葫蘆套。由穆家洞、北山灣等12個自然村組成。這里曾經是八路軍115師活動的中心地帶,現存省級文保單位115師司令部舊址2處。
聚焦黨建引領,打造“最美非遺文化”陣地。葫蘆套村黨支部重視文化工作,村兩委成員廣泛收集民間藝人信息,由村支部書記帶隊逐一走訪面談,通過搜集、整理、研究、完善民間藝術12項。積極開展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蓮花落、徐莊糖畫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非遺文化建設納入全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成立了非遺文化研學中心,邀請12項非遺文化傳承人組建葫蘆套莊戶劇團,編排蓮花落、川劇變臉等10余項非遺文化演出。累計投資200余萬元,整合村內閑置院落,建成非遺民俗館、福祿文化藝術館、文化禮堂、多功能民俗展示廳、演藝舞臺等表演場地20余間,打造了非遺主題特色街區,由非遺傳承人定期演出,全部免費開放,年接待參觀游客達6萬人次。
聚焦產業賦能,做活“最靚非遺文化”產品。節假日期間,非遺傳承人在非遺民俗館輪番上演噴火、皮影戲等非遺節目。同時,在福祿文化藝術館、多功能民俗展示廳可以看到棗莊泥塑、糖畫、葫蘆雕刻等山東手造產品。游客可以觀賞,也可以親自參與制作,使非遺煥發新的活力。不少學生在參觀學習非遺文化后,前來拜師學藝,每年葫蘆套接待前來學習非遺文化學生500余名。結合葫蘆種植、采摘、觀賞,打造鄉村特色景觀及葫蘆雕刻手工業產品,形成特有的葫蘆品牌效應。旅游公司結合當地特產注冊了“葫蘆套”商標,組建直播團隊,形成了非遺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宣傳推介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鏈,通過文化旅游帶動村民就業325人,人均年增收0.9萬元。
聚焦文化傳承,煥發“古老非遺文化”新生。以“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為原則,立足當地紅色文化,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故事,通過蓮花落等非遺文化表現形式,創制了一系列非遺與紅色文化融合的新時代宣傳節目。目前,非遺傳承人結合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能量文化創造蓮花落10余篇,做到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精神。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利用第二課堂開設非遺文化課,教授川劇變臉、功夫扇等4項非遺文化,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更好了解非遺文化和歷史知識,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累計開課350余課次,教授各類學生2000余人,組織學生演出10場次。組織非遺文化傳承人多次在徐莊大集、徐莊敬老院、山亭區文化廣場等人員聚集場所開展現場非遺文化演出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目前,已累計展演300余場次。(棗莊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