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進萬家,宜居鄉村美如畫”。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系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為此,棗莊市薛城區堅持“嚴細實”推進農村戶廁所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增添村民滿意度。
“嚴”字當頭確保農村改廁工作不松不垮
工作部署“嚴”,制定下發《關于開展新一輪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農村改廁后續管護市場化運營管理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召開專題會議3次,細化分工,部署任務,同時將改廁工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進一步壓實各鎮街責任。工作推進“嚴”,成立薛城區農村旱廁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月調度、月通報、月訪查、年考評”的督導機制,形成“有組織、有目標、有方案、有措施”的推進體系,逐步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各村鎮干群共建的良好態勢。
“細”字著眼確保農村改廁工作不粗不懈
謀劃推進“細”,綜合考慮各鎮街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等因素,充分調動管區干部、村干部、網格員等工作人員積極性,深入村居開展入戶排查,累計走訪居民4.1萬余戶,收集意見建議300余個,梳理歸納形成15條清單任務,建立任務臺賬,細分任務時限,確保統籌推進。標準制定“細”,積極推廣簡單實用、成本適中、群眾接受的改廁模式,印發《關于加強全區農村旱廁改造工作質量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戶廁問題整改。問題摸排“細”,制定農村戶廁問題摸排工作方案,組織鎮街開展農村戶廁問題“回頭看”行動,排查問題323戶,逐一銷項整改,切實解決居民不能用、不好用、不愿用等問題。
“實”字落腳確保農村改廁工作不虛不怠
改廁獎補“實”,積極向上爭取獎補資金1000余萬元,采取以項目建設促進資金投資,以巡查、通報以及考核等為工作抓手,加強督導調度,倒逼責任落實,督促項目建設,加快資金撥付,確保獎補資金執行到位。改廁項目“實”,嚴格規范實施工作流程,加強對項目質量控制、工程建設、竣工驗收等方面跟蹤管理。同時,將群眾意見納入改廁驗收標準,建立“一戶一檔”,確保問題發現一個、解決一個、群眾滿意一個。累計完成農村改廁4.17萬戶,實現應改盡改。長效機制“實”,按照“五有” 要求,配齊抽糞車輛和管護人員,鞏固提升管護服務站和二次發酵池,健全完善后續管護制度,積極推進后續管護服務市場化運營,設立農村改廁舉報投訴電話,進一步解決群眾問題訴求,提高滿意度和幸福感。截至目前,建成二次發酵池18處和改造提升有機肥廠1處,建成管護服務站22處,配備抽糞車42輛和管護人員45人,涉及改廁工作的6個鎮街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目前均與第三方簽訂合同。(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安旭冉 張恒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