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奮斗揚帆起,鄉村振興寫新篇?!苯衲暌詠?,棗莊市薛城區常莊街道緊緊圍繞提升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市級示范片區和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市級農業產業強鎮(街道)、申報市級石榴種植標準化管理示范園和推動銜接資金項目落實落地等三條工作主線,堅持“五大振興”同部署、同發力、同推進、同深化,全力打造“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活力”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先行區,譜寫了一首首“常立潮頭、奮楫揚帆”的時代贊歌。
堅持黨建引領,塑造“隊伍強”的實力
以強組織基礎促發展保障,進一步規范村級基層黨組織管理,依據黨工委關于鄉村治理工作部署,全面推進三年強村計劃啟動落實,確定示范村15個、創優村22個、強基村1個,開展擂臺比武3次;堅持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貫穿工作始終,為39家合作社制定年度增收計劃和工作措施,按月匯總上報增收情況,開展村集體土地租金集中收繳3輪20余次,承辦村黨支部書記“頭雁論壇”4批次,搭建常莊特色農產品展示銷售平臺4個,組織外出觀摩學習3批次,與組織部門、合作社聯盟共同組建形成拉動村級發展的“三駕馬車”。以轉作風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結親連心活動走深走實,為10名縣級干部、192名區直科級干部、28名街道科級干部、90余名街道、區直中層正職、1891名黨員和232名網格員明確“結親連心”關系,開展“社情民意大走訪”“結親連心”等遍訪活動。以考核導向優化發展重點,優化鄉村振興考核指標,增加村級集體增收在考核中的權重,首提“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流轉本村土地促進增收為考核重點”的實施細則,形成“以農耕帶產業、以土地做文章、以增收論英雄”的考核導向。
深化和諧村居,涵養“治理強”的內核
推進城鄉均衡治理,著力提高城鄉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設,打造“常聞民聲”社會治理智慧平臺,依托網格化服務體系,劃分網格266個,形成“街道、社區、基礎網格、單元網格”四級網格體系;建設網格驛站65個,依托網格驛站建立善治薛城調訟站57個。整合網格、信訪、執法等職能部門,搭建“常聞民聲”社會治理大網格指揮中心,建立“三維數據庫”,納入市區綜治平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滿意常莊”創建為抓手,重點打造村級文化中心,建成文化廣場37個、提升百姓大舞臺22處、完成38個村(社區)文體站摸底工作,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廣場舞大賽等文體活動49場,公共文化建設呈現新提升;成功協助承辦和美鄉村健康跑活動,指導轄區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展特色采摘和團建活動,彰顯常莊作為薛城和棗莊新城以及微山縣城近郊游目的地的獨特魅力。
培育產業體系,增強“發展優”的底氣
提高農產品農業生產綜合能力,完成1.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1200畝、抗倒伏小麥2000畝,穩住小麥、玉米主糧作物產量,深耕火龍果、獼猴桃等水果以及肉牛、蛋雞等畜禽養殖和農品加工領域,確?!安嘶@子工程”源頭供應;健袖農業獲得“山東省優秀蛋雞場”“山東省畜牧業有序企業榮譽”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增強專業合作社增收能力,先后扶持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8家,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6家;探索“共富公司+強村公司”創富增收新模式,街道層面成立鎮級公司,成立由常興置業100%控股的山東常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了4家村級公司,預計年創收可達160余萬元,實現國有資產收益最大化。推動示范片區做強做優,不斷豐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市級示范片區內涵,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涉及的3個項目目前已經全部建成并通過區級初驗,成功申報市級農業產業強鎮(街道),以山里紅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持續煥發新活力,市級石榴種植標準化管理示范園正在積極準備迎接市級專班驗收。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申報3個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和回收資金建設項目,其中涉及25個村的自來水提升改造工程上半年完成16個,預計下半年可全部改造完成,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按照工程進度加快推進,不但方便了周圍群眾,更為下步產業帶動和村民就業、村級增收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推進鄉村建設,夯實“環境美”的基礎
美麗鄉村全域化。高標準建設九龍泉綠道、十字河綠道22公里,提升環鄉路網30公里,串聯沿線20個美麗鄉村,新建成小泥河撤退路2.1公里,栽植綠化苗木30余萬株、新增造林面積1000畝,九龍泉回灌河等7個村(社區)河段獲評“市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實現了區級以上美麗鄉村(和美鄉村)實現全覆蓋,其中省、市級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87%。完成春季山林防火和三夏生產秸稈禁燒工作,全域實現未著一把火、不冒一縷煙的既定目標,對禁燒情況和環境衛生完成驗收,全力打贏人居環境整治“春夏戰役”。特色鄉村文旅品牌化。配合省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常州麥點文化對九龍泉綠道進行規劃設計,提升打造“知青家園·品讀種樓”“飲水思源·回味泉頭”“薛河左岸·古韻水寨”等山水田園和鄉野文旅特色村,對九龍泉綠道、十字河綠道開展春季補植,在大山石榴創新產業園舉辦植樹節活動。打好“鄉愁”牌,薛莊陳金河烈士記憶館、種樓知青記憶館、埠西鄉風民俗館、王莊萬章文化展覽館、勝利渠和勝利廣場,成為文旅部門認定的首批“村特色文化場館鄉”和紅色教育首選地。(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王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