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破解村莊抱團發展難題,探索村級集體經濟增收新模式,今年以來,棗莊市薛城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入推進“跨村聯建”工作,整合鎮街、區直部門(單位)、國企等力量,通過力量整合、資源共享、以強帶弱等舉措,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發展新格局,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聚焦跨村聯建,做強融合文章
為破解部分村莊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的困境,薛城區堅持三項原則,突出結果導向,全面開展跨村聯建集中攻堅行動。一是堅持黨建引領、支部先行。按照“跨村聯建、組織先行”思路,優先抓好村黨組織的優化。全體村黨組織書記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廣大黨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積極宣傳發動周邊群眾,為跨村聯建、融合發展提供組織基礎。二是堅持科學規劃、實事求是。統籌各村莊規劃及整體布局,按照“地域相連、血緣相親、人文相近、民宿相通、產業相融”的原則,綜合考慮群眾意愿、戶籍人口、歷史淵源、發展水平等因素,從實際出發,科學確定以小武穴村、前院山村、羅嶺村、東泥村、潘莊村等6個中心村作為試點,通過強帶弱、大帶小的形式,整合周邊村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跨村聯建工作方案,推動融合發展。三是堅持嚴格程序、嚴密流程。細化制定“宣傳發動”、“組織實施”、“總結上報”3大步8項具體跨村聯建細化流程。始終將紀律挺在前面,組織村“兩委”成員多渠道學習貫徹省、市、區相關要求,確??绱迓摻üぷ饕幏秶乐斢行蜷_展。
緊扣連片發展,做強聯合文章
聚焦村域分布特點,選取“黨建強、發展優”的“示范”村為中心,整合周邊“創優”村“強基”村的資源稟賦,組建成立片區黨委,創新建立“鎮街黨(工)委+片區大黨委+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工作運行機制,切實發揮片區黨建聯合體發展實效。一是建強議事協調機制。以片區大黨委為主體,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議事協調會,召集片區黨組織書記、“兩委”成員、黨員群眾代表共同參與,推動大事難事共商共議、重點工作聯推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基層治理聯抓聯管。二是做好片區事務規范提升。高標準打造片區黨建聯合體陣地,科學設置片區“三務”公開欄,每月將聯合村的黨務、村務、財務進行集中公示,對片區內重大事項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確保片區內重大事務及時公開。三是抓好片區規劃布局。堅持以片區黨建聯合體為核心,深入調研摸排聯合村的村情實情,結合資源稟賦、合作社布局、特色產業、人文歷史等情況,對聯合村進行整體規劃,推動連片發展。目前,全區已制定片區規劃方案7個,明確土地資源整合、閑置“三資”整合等具體舉措30余條,成立聯合社7個,制定特色產業項目方案6個,切實實現了片區內聯合村的共建互惠、抱團發展。
圍繞互贏共富,做好整合文章
積極探索共富公司助力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制定出臺《關于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六條措施》,從4個方面細化具體發展措施,切實走出了互贏共富的“薛城路徑”。一是堅持資源共享,常態筑牢共富公司發展底盤。通過建立農村集體“三資”、集體經濟合同數據庫,對9552項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逐一登記賦碼,強化“三資”動態監管。對納入動態監管的“三資”,堅持因地制宜、民主決策,依托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聯合社進行評估折價,盤活閑置資金。同時,持續完善區、鎮、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體系,促進城鄉各類要素流動,最大限度發揮集體產權效能。二是堅持三級共辦,探索完善共富公司發展新模式。建立健全三級共辦體系,探索組建黨組織領辦的國有(集體)控股共富公司,以“推進產業發展、實現資源整合”為原則,靈活創建由“村級共富公司做活存量、鎮級共富公司整合變量、區級共富公司放大增量”的三級運轉機制,做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蛋糕”。目前,全區已成立共富公司16家,其中區級2家、鎮級4家、村級10家。三是堅持機制共建,科學規范共富公司運營管理。健全資源融合機制,鼓勵共富公司在發展初期以“輕資產”方式吸引市場主體合股聯營,一定基礎后引導其向“重資產”方式轉變;完善日常運行機制,探索黨組織領導、公司化運營、經理人運作的運行模式,明確運行管理“紅線”,確保合法合規;建立互贏共富機制,通過“保底+分紅”等方式,打造組織聯建、產業聯抓的共富共同體,實現集體增收、村民富裕;探索品牌培育機制,整合全區農產品優質資源,深挖周營蔬菜、西界溝藍莓等蔬果、禽畜潛力,打造具有薛城特色農產品公共品牌;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實施“鄉村振興紅色CEO”計劃,打造職業經理人團隊,將業務強、懂經營的本土人才培養成公司業務骨干,切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四是堅持發展共融,全面扶持共富公司做大做強。建立區級信息發布平臺,實時推送項目信息200余條,搭建供需信息“直通車”。加大項目承接力度,引導共富公司優先承接勞務服務、土地規模種植等門檻較低項目20余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園林綠化、物業管理服務等工程類項目12個,推動共富公司實體化運營。同時,對承接的各類項目,注重提高共富公司主導權,發揮共富公司在農業全產業鏈中的頭部作用,逐步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努力形成產業利益聯結,全面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