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亭區以突破櫻桃產業發展實現富民增收為目標,在水泉鎮試點實施火櫻桃產業提質增效工程,逐步形成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融合化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火櫻桃之鄉”。目前,全鎮火櫻桃種植面積達到8萬余畝,年產量3.2萬噸、總產值7.66億元,帶動新型農業主體154家、農戶6000余戶,入社農戶戶均增收15%。
把黨旗插上地頭
組織化服務強帶動
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成立以火櫻桃種植推廣為重點的林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工作協調。引入“產業鏈上黨旗紅”工作經驗,組建火櫻桃產業鏈黨委,構建龍頭企業牽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果農分工協作的產業聯合體,打造協同發展生態圈。二是強化利益聯結。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推動區域品牌共享、資源平臺共用和產品統購統銷,目前全鎮支部領辦合作社37家,實現火櫻桃種植村全覆蓋。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推廣普及“六統一”生產經營方式,增強林果產業組織化程度。三是強化服務引導。推動特色林果產業種植等內容有機融入黨員教育培訓課程,依托火櫻桃科技示范園等平臺,開展創業教學和經營指導。組建火櫻桃產業黨員服務隊,對果農結對幫扶,有效提高種植水平和致富能力。
將技術握在手中
標準化生產優品質
一是以苗木更新換代確立產品優勢。重點突出質優、豐產、抗病等種質特性,先后從煙臺、泰安等地引進美早、薩米脫等10余個櫻桃新品種,滾動改造傳統老劣果園3萬余畝,基本建成品種多元、結構合理、品質可靠的火櫻桃種植格局,畝均效益超1萬元。二是以現代農技推廣提升標準水平。推動露地栽培標準化生產改造,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生物防控等現代農業技術,發展標準化種植基地5個,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成功創建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三是以科技試驗示范增強發展潛質。試點建設“智慧果園”,依托棠棣峪村火櫻桃科技示范棚,引進信息化智能控制終端系統,實現要素供給遠程管控和自動調節。對接煙臺大學(山亭)火櫻桃產業振興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產業發展“專家智庫”,激活本地林果產業發展動能。
以電商暢通渠道
品牌化營銷拓市場
一是用直播加力促銷。在全市率先建成農村電商產業園,引入泉水叮咚傳媒等機構開展教學培訓,累計發展“新農人”主播、網紅主播80余人。升級改造魯南網商谷網紅培育基地,支持民間紅人直播帶貨,對接“學習強國”直播中國等活動推銷山果,實現火櫻桃成熟季日均網銷6000余單。二是用物流打通堵點。成立農村電商園區管委會,協調順豐、京東、郵政和“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建好鎮、村兩級服務網點,鼓勵電商大戶面向周邊村民開展物流代發。目前,該鎮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電商戶有9家,其中1000萬元以上4家,帶動發展淘寶、微商店鋪57家,從業人員400余人。三是用口碑贏得市場。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推動火櫻桃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以火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基礎,牽頭組建電商聯盟,在實現個體電商“抱團營銷”的同時,有效減少虛假宣傳、惡性競爭等損害品牌形象的行為發生。
沿鏈條豐富業態
融合化發展增效益
一是實施“特色林果+深加工”。依托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吸附30余家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實現火櫻桃訂單種植、保價收購。推動林果增值性開發,支持三禾農副產品等企業研發生產火櫻桃食藥系列產品,年產“三禾農場”牌櫻桃干20余噸、產值2500余萬元,櫻桃制品260余噸、產值300余萬元。二是實施“特色林果+鄉村游”。借助火櫻桃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活動和自駕旅游線路推廣,開發休閑采摘、觀賞體驗等鄉村旅游項目15個,連線帶面串起采摘園60余處、農家樂30余家,開發特色旅游產品30余種。三是實施“特色林果+育良種”。發揮本地火櫻桃的產業集群優勢和火櫻桃科技示范棚的“中試車間”作用,面向自用和外銷兩個市場,規劃建設櫻桃育苗基地,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種質培育體系,推動從賣“果子”向賣“種子”、輸出產品向輸出技術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