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南河岔村,村內一處荒山上的光伏發電項目基本建設完畢,預計今年下半年并網發電,這一項目每年能給村集體帶來約40萬元的收入。這得益于去年南河岔村將362畝連片荒山存入了“生態銀行”。
如何實現生態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使生態資源既形成規模,又實現保值增值。記者了解到,棗莊市山亭區立足當地生態資源優勢,2022年建設了魯南“生態銀行”,探索生態產品的市場化運作。
“我們村里的山地普遍土層薄、石塊多,很難種植農作物。”南河岔村黨支部書記柏宗普告訴記者,“生態銀行”可以將農戶、村集體、合作社等產權主體分散的生態資源統一存入,進行統一運作招標。村里這處荒山成功招引了山東普陽新能源公司投資2.19億元的光伏項目,既實現了資源有效利用,又讓村集體大幅增收。
魯南“生態銀行”運營單位,山東山泰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洪文告訴記者,山亭區生態資源豐富,林地面積近10萬畝,林木總蓄積量33.5萬立方米,城市綠化面積57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8.3%。當地以“生態銀行”建設為突破口,在生態資源量化、生態價值核算、生態產品交易、生態資產融資等方面開展探索。
“魯南‘生態銀行’就是將難以利用或價值較低的生態資源進行整合,使這些生態資源形成規模,通過我們的運營和服務,實現增值。”陳洪文說,例如多個村莊想打造連片旅游特色村落,可以將各村的自然資源一起打包成文旅項目存入“銀行”,進行統一招標,不僅方便統籌資源,還可以實現有效增值。
記者在山亭區的魯南“生態銀行”看到,生態產品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統一信息發布、統一平臺交易、統一管理結算,信息透明、直觀,還借助互聯網擴大了信息輻射范圍。
不久前,“山亭區城頭鎮澇泉村山體治理項目松柏樹處置”項目通過線上交易平臺,經過81次競拍,最終以22.61萬元成交,是最初標價的近三倍。“沒想到這‘生態銀行’真能幫村里‘生金’。”澇泉村黨支部書記劉磊說。
“為破解生態資源價值認定難、評估難問題,山亭區構建了以政府為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價值核算體系,與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合作,全面開展生態資源的核算、認定、評估。”陳洪文告訴記者,魯南“生態銀行”成立以來,去年共存入生態資產1782宗,存入生態資產價值約35億元,今年預計存入的生態資產價值為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