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棗莊市臺兒莊區張山子鎮發揮特色產業資源稟賦,將農旅融合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主線,讓“三色游”成為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
特色產業游,夯實農旅融合發展基石。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充分利用“農業+”模式,以壯大產業發展推動農旅融合為基石,建設高效產業發展示范園為依托,積極探索“按揭+畜牧業”產業新模式,大力發展特色林果園、生態養殖園、綠色蔬菜園,初步形成了三園產業助力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快特色甜桃產業培育,將甜桃的盛花觀賞期、盛果采摘期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大力發展特色“花果”產業觀光,現已擴種甜桃300余畝,建設智慧桃園示范點2處,特色觀光農業實現桃農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村集體增收3萬元。同時,依托“桃花節”“賽桃會”等節事活動,持續放大農旅融合發展品牌效應,農旅融合深度不斷加大。
綠色休閑游,激發農旅融合發展活力。張山子鎮加快“桃醉山鄉”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整合各類資金4900余萬元,統籌實施各類項目24個,將2A級黃丘山森林公園、黑山西古村落、張塘千年銀杏樹、“高山平湖”尤沃子水庫、葫蘆套風景區、后樓特色民宿等綠色資源串聯成線,打造全域性休閑觀光旅游基地。同時,以建設和美鄉村為導向,完善各類基礎設配,修建“桃園慢道”3.4公里、“山鄉漫道”4.2公里,高標準建設游客接待中心1處,新建停車場2處,增設路側特色小品等景觀節點7處,成為旅游網紅打卡地。
紅色研學游,豐富農旅融合發展底蘊。張山子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立足黃丘山套地區一一五師運河支隊抗日根據地遺址和唐莊村辦事處舊址,運河支隊戰地醫院舊址,丁莊村史館,桃花源親子防空洞徒步穿越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邀請紅色革命傳人親述革命故事,將紅色文化特色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組織開展富有特色的紅色研學游活動,讓紅色旅游、研學培訓激活農旅融合發展的文化底蘊,現已承接可汗部落等各類團體2000余人次。(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