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京杭大運河畔的臺兒莊區聚力實施運河文旅融合戰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激發傳統文化傳播的內生動力。
臺兒莊區位于京杭大運河中段,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省級名錄6項,市級名錄59項,縣級名錄126項。
通過實施“非遺+”工程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非遺+”發展新模式;以打造全國非遺展演基地為目標,在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游”融合活動;同時聯合大運河沿岸城市已舉辦兩屆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項目展演,攜手做好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創新。
依托現有的柳琴戲、運河大鼓、洛房泥塑、皮影戲等國家級及省級非遺項目,進行了系統挖掘、還原,讓非遺傳承人入駐景區,并通過各種文化展演和主題活動,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擴大非遺文化影響力。同時,積極培育時尚、健康的夜經濟新業態等,在臺兒莊古城推出火龍鋼花、爬桿龍等夜間演藝項目,推進民俗演藝、餐飲美食、特色客棧等業態發展。
將手工藝資源與景區、園區、云端等緊密融合,致力把“小手藝”做成“大產業”。將臺兒莊蠶絲被制作技藝、運河木偶竹猴、魯南玻璃制作技藝等多種手造工藝品納入景區常態化展示銷售,在臺兒莊古城打造了“手造文化”特色街區,還開展了特色“研學游”體驗課程,年接待青少年學生5萬余人次。
當前,數字文旅發展迅猛,臺兒莊實施魯南皮影、柳琴戲等數字再現工程,利用5G技術推動手造“進云端”,對景區博物館進行云端布局,實現360度全景網上游覽。同時,還推動“云商品”發展,打造數字文創,推動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術與現代創意產業“搭臺唱戲”,為傳統手工藝帶來更多附加價值;創立臺兒莊古城“夢的禮物”文創品牌,推出近百個系列、數百種文創產品的線下體驗和線上銷售。
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臺兒莊區聯合數字文旅企業,積極探索開展數字藏品開發運營,相繼推出了臺兒莊古城“古城夜景”、《運河護航隊》首套數字藏品,利用最新數字技術展示運河文化傳承保護利用新形象,探索了數字文旅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