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護佑人民健康 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楊 雷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王 晶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
黃雯雯 市計生協會副會長
李 茜 山亭區婦幼保健院院長
近年來,棗莊市衛生健康系統始終將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任務,以“健康棗莊”建設為抓手,以“滿意棗莊”建設為目標,著力提高服務能力、改善服務環境、完善服務體系,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明顯改善,初步實現了“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一是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不斷優化。積極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全市33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開通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4家醫院開通互聯網診療服務,7家醫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三級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全部達到4級,5家二級醫療機構達到3級。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著力降低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全市比重降至25.41%。全力推進群眾就醫滿意度工作,“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為群眾節省掛號費用75萬元,“幫辦陪送訪”累計幫助111萬人次,院長熱線和掃碼吐槽累計為老百姓解決問題1262件,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顯著提升。
二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加快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各級疾控中心共建成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19個,市疾控中心完成整體搬遷。實施預防接種強基行動,大力推進預防接種門診規范化、數字化、智慧型建設,建成智慧接種門診11處、成人接種門診8處、數字化接種門診66處,全市一類苗接種率超過95.9%,1-7歲兒童疫苗全程接種率93.92%。深入實施愛國衛生創新提升年行動,持續推動衛生創建向基層延伸,新建健康社區、健康機關、健康學校等健康細胞330個,健康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市衛生健康委被全國愛衛辦評為“愛國衛生運動70周年先進集體”。
三是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行動,全市分別有20家、60家、54家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基本標準和省能力提升標準。加快村衛生室設備配備,1592所村衛生室完成智慧隨訪設備配備,1422所村衛生室完成康復理療設備配備。評定齊魯基層名醫8名、棗莊市級基層名醫16名,累計選派“業務院長”27人,選派69名城市醫師到基層一線開展技術扶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占比達56.73%。
四是中醫藥事業進一步發展。加快推進市中醫醫院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全力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市政府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市中醫醫院加掛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棗莊醫院牌子,2月2日順利迎接國家調研組現場調研,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全市25個中醫優勢專科入選齊魯中醫藥優勢專科集群建設單位,1人入選2022年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魯南呂氏肝病中醫學術流派成功入選2022年齊魯醫派中醫學術流派傳承項目,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五是衛生健康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市中醫醫院二期項目已投入使用,市胸科醫院改擴建項目年內具備使用條件,臺兒莊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嶧城區人民醫院改擴建等一批基層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市立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滕州市中醫院等12家醫院完成第一批財政貼息貸款項目申報,共申請貸款需求17.225億元。信息化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市級傳染病多點觸發預警平臺搭建工作,實現了傳染病相關信息數據平臺內實時傳輸對接和預警處置;為全市鎮、社區、村級醫療機構配置“智醫助理”系統1860套,幫助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全面建成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累計采集電子病歷數據7.6億條,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368萬條。
六是重點人群健康保障更加堅實。創新建立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慈善醫療救助制度,對個人承擔的住院治療費用給予50%補助。持續推進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深入實施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工作,2022年全市累計完成乳腺癌檢查129254人,目標人群覆蓋率91.86%;完成宮頸癌檢查126589人,目標人群覆蓋率89.97%。全市備案托育機構27家,托位數14000余個,千人口托位數達3.7個。啟動第三批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活動,目前全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55家,14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二級以上中醫院康復科和治未病科全覆蓋。2022年7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來我市專題調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對我市醫養結合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七是新醫藥產業鏈不斷壯大。全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先后赴深圳、南京、鄭州、濟南等地招商10次,深入對接深圳邁瑞醫療、上海復星醫藥、微醫集團等醫藥頭部企業項目19個,引進了一批高質量項目。加快產業集聚發展,棗莊市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強化企業跟蹤服務,有序推進16個省市級重點重大項目建設,支持10家新醫藥存量企業擴規建設項目。2022年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家,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
盡管全市衛生健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距省里要求和群眾期盼還有不小差距。下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緊緊圍繞“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這條主線,以健康棗莊建設“十大行動”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規模擴增,改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深入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升衛生應急處置水平,不斷優化生育養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培育壯大醫養健康產業規模,推動全市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實干實績實效筑牢護佑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堅實屏障,走好新時代衛生健康“趕考”之路。
答記者問
01、大眾日報記者:基層醫療作為保障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對滿足群眾就近就醫需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市從哪些方面推進基層衛生事業發展的?
黃雯雯:市衛生健康委貫徹落實“以基層為重點”新時期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著力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注重推動資源下沉、醫防融合、城鄉統籌發展,努力讓群眾就近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健康服務,有效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2020年起,在全市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三年規劃,以鄉鎮衛生院評價、“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和村衛生室建設為重點,持續改善提升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全市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達標率93.75%,推薦標準達標率31.25%;建成社區醫院6家,實現了區(市)全覆蓋。筑牢村級服務網底,建成中心村衛生室172所,全部配備血液分析儀、除顫儀、心電圖機等設備,省級、市級、縣級示范標準村衛生室23處、137處、533處,為1422所一體化村衛生室配備智慧隨訪和康復理療設備;在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部署“智醫助理”系統,輔助基層醫務人員開展診療、隨訪服務,基層診療占比提高到56.73%,群眾就近就醫更加安心便捷。
二是基層人才隊伍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獲評齊魯基層名醫8名,評選棗莊市級基層名醫16名,每人每月分別發放補助1000元、500元,逐步擴大齊魯基層名醫、棗莊基層名醫效應。建立人才下沉基層長效機制,明確13家二、三級醫院和14家基層衛生機構建立對口支援關系,累計選派“業務院長”27人援助基層醫療機構發展。扎實開展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培養基層骨干人員25名、鄉村醫生97名,具備專科及以上學歷或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的鄉村醫生占比達到57.47%,基層衛生人才技術水平逐年提高。
三是基本公衛和簽約服務扎實推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規范高效,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349萬份,建檔率達到90.49%,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查體。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482個,團隊成員4465人,全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57.8%,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應簽盡簽,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載體持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
通過不斷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加大投入、建強隊伍等種種措施,持續強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基層群眾就近就醫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02、大眾網記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各行各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衛健系統2022年在提升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晶: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讓患者看病更舒心、不堵心,市衛健委2022年進行“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提升年”行動,成立工作專班,開展了“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提升年”攻堅行動,為老百姓送上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滿意度。
一是開展“一次掛號管三天”。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均開展“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便民舉措,就診當天無法取得檢查檢驗結果的門診患者,3日內在同一院區、同一科室就診,無需再次繳納掛號費,只要到科室分診臺掛一個“0元號”,就可以正常地等候免費復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患者原本掛的是主治醫師的號,接下來兩天續診時想改掛主任醫師的號也是免費的。市婦幼保健院還正式開通了門診掛號“一次掛號、全院通用”功能,實現了一次掛號看多個科室的功能,患者在掛號科室看診結束后如需要去其他科室進一步治療,可以免掛號直接進入和疾病相關的其他專科進行就診,實現了醫生圍著病人轉的“一站式服務”診療流程。
市民反復掛號問題得到解決,讓我市市民董女士深有感觸地說“對患者來說,這項政策既省錢又省心”。據統計,2022年7月該政策實施以來,已累計為9萬余名復診患者免收掛號費75萬余元,預計2023年將能為患者減免掛號費約140余萬元。《生命時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新華網山東頻道、棗莊日報等均對此進行宣傳,國家、省、市三級媒體給予了高度肯定。
二是開設院長熱線和“掃碼吐槽”。我市各級醫療機構全部開設了院長熱線和掃碼吐槽,在各醫院院內醒目位置公布院長熱線辦公地點、接待時間及聯系方式,并通過各級新聞媒體進行公示,市立醫院6201234、市婦保院5201234,市立二院8201234,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2712345,非常好記且24小時均可接通。其中對全市各鎮街衛生院和1615個村衛生室的電話公示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院長熱線的開通有利于各醫院及時解決群眾的訴求、妥善化解醫患矛盾、不斷改善醫院服務。院長熱線開通后,2022年下半年通過市長熱線12345投訴反映市直醫療機構問題的數量比上半年減少了21.88%。
三是推進“幫辦陪送訪”服務。市衛健委指導各級醫療機構推進“幫辦陪送訪”服務,負責引領看病群眾就診、預約或陪同輔助檢查、辦理入院、出院手續,積極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服務。如棗莊市立醫院組建了18人的“藍馬甲”服務隊,24小時全天候導診,為急診區域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一對一”貼心服務,2022年累計服務1.8萬人次,被省衛生健康委作為典型案例在全省分享推廣。2022年共實現進院有人幫141萬人次、住院有人辦6.2萬人次、檢查有人陪58萬人次、出院有人送10萬人次、回家有人訪29萬人次,全市已累計服務245萬人次。
03、棗莊日報記者:我想問一下“兩癌”篩查的問題,自“兩癌”篩查項目啟動實施以來,山亭區婦幼保健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動這項民生實事的落實落地,切實為山亭區廣大婦女撐起健康“保護傘。那么請您介紹一下這兩年山亭區“兩癌”篩查的一些具體做法?
李茜: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為實現城鄉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全覆蓋,山亭區婦幼保健院堅持疫情防控和項目實施兩手抓、兩不誤,工作中突出抓好“三個到位”,構建了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婦女“兩癌”防治機制,推動了這項惠民實事落實、落地、見效,筑牢了婦女健康“防護墻”。一是擴點擴面到位,實現城鄉檢查全覆蓋。我區現有常住人口30余萬人,其中適齡婦女75734人,包括農村婦女62304人,約占82.27%,城鎮婦女13430人,約占17.73%。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健康,在前期做好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的基礎上,將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寫入山亭區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城鄉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全覆蓋,全區278個村居實現均等化服務全覆蓋,不斷推進適齡婦女公共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均等化、同質化。二是保障體系到位,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為進一步提升項目質量,由區衛健局、區婦聯牽頭,婦保院和轄區內10家鎮街衛生院成立項目聯盟,明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醫療機構間工作目標,建立權責清晰的分工協作機制和“兩癌”檢查分級診療體系,形成區、鎮、村三級體系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服務共同體。通過促進病理、乳腺鉬靶、陰道鏡轉診檢查等資源共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確保項目實施質量。全區設置“兩癌”初篩門診11處,為項目提供優質的技術支撐。成立區級專家指導組,加強對初篩機構質控管理,確保項目實施效果。同時,創新“兩癌”篩查上門服務模式,從我院抽調20余人組建2支流動“兩癌”篩查隊,開展免費義診篩查“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等活動,2020年以來,累計下基層宣傳義診活動36次,服務群眾7.6萬余人次。三是隨訪管理到位,早診早治成效顯著。我區充分發揮婦幼保健機構體系健全的優勢,建立了個性化隨訪制度,目前累計為適齡婦女建檔32.7萬份,對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可疑病例,逐一進行隨訪追蹤,規范落實會診、轉診機制,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治療。2020年以來全區適齡婦女“兩癌”檢查覆蓋率為100%,已達到健康中國2030年92%的目標,全區累計開展“兩癌”檢查15萬余人次,其中農村婦女13.7萬人次、城鎮婦女1.3萬人次,共篩查陽性病例9098例,其中城鎮婦女2846列,占比31.28%,農村婦女6252例,占比68.72%。檢出宮頸TCT異常人數為2696人,陰道鏡檢查2610人,異常327人;組織病理檢查337人,檢出低級別病變84人、宮頸癌前病變118人、宮頸癌3人均為浸潤癌,宮頸癌檢出率2/10萬。乳腺癌檢查超聲檢查0級與3級及以上共計6380人,檢出乳腺纖維瘤61人;組織病理學檢查128人,檢出乳腺癌前病變13人,乳腺癌39人,乳腺癌檢出率26/10萬。檢出“兩癌”及癌前病變全部進行跟蹤隨訪,隨訪率、治療率均達100%以上。早篩、早診、早治得到很好的落實,婦女健康得到切實保障。
(https://mp.weixin.qq.com/s/vF9_XLY2OyRzBqQZzBBm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