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連日來,棗莊市薛城區常莊街道把移風易俗“四倡四禁”文明實踐行動作為當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切入點,有效融入移風易俗工作,通過信用體系建設助推移風易俗活動,營造文明節儉的良好社會風氣,用心用情用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種好“責任田”,打牢組織基礎。街道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成立街道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移風易俗“四倡四禁”文明實踐行動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將移風易俗事項納入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內容,持續弘揚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等優良傳統。通過黨建引領信用村(社區)建設,將金融賦能移風易俗,更大范圍內發動群眾支持并參與移風易俗。依托各村居紅白理事會,建立村(居)級紅白喜事宜辦理固定場所,切實實現紅白理事會的規范化運行。
唱響“好聲音”,營造濃厚氛圍。通過懸掛橫幅、微信群、廣播喇叭、宣傳車等各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四倡四禁”內容,向轄區居民發出倡議書,倡導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婚事新辦、喜事緩辦,簡化結婚辦理流程,開展以“移風易俗”為主題的宣傳活動7次,發放宣傳單10000余份,發送微信群信息23500余條。利用倡議書宣讀、簽名、“信用積分制”“信用建設宣傳欄”等方式,充分調動居民群眾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濃厚的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氛圍。
擰緊“螺絲扣”,做好結合文章。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用好萬章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載體,不斷擴大孝文化的影響力,豐富孝文化建設內涵。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常莊人”等評選,深入實施“美麗庭院”“美在農家”創建。充分發揮街道“莊戶劇團”“山里紅志愿服務宣講團 ”“美德教育宣講團”等團體組織引導作用,用喜聞樂見方式,厚植文明根基。利用各村居主要干道的墻體或文化廣場、文化大院,將新版二十四孝圖、好媳婦好婆婆漫畫等繪畫上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激發群眾的孝老之心、敬老之心。(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王雷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