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伴隨著響亮的鑼鼓敲擊聲,身著紅黃衣服的兩個大人偶出場了,翻滾、下絆、托舉、相互扭摔,引得村民拍手稱贊,時不時拿起手機記錄下精彩瞬間。這是在馬蘭屯鎮西張莊村文明實踐家庭站,老黨員、非遺傳承人張言生老人正帶領西張莊村雜耍藝人開展“二喜摔跤”非遺展演活動。今年以來,臺兒莊區立足文化惠民,聚焦公共文化場館效能發揮,拓展文體活動形式,唱響了群眾文化活動的“交響曲”,不斷提升群眾文化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
鞏固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文化服務新陣地。在構建完整的區、鎮(街)、村三級服務設施上下功夫,全區六處鎮街全部建成了高標準文化站,211個行政村(社區)建成了涵蓋文化宣傳、黨員教育、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的文化服務中心,均免費向群眾開放。同時,開展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情況排查整改提升行動,改建提升村級文體廣場50個,拓寬了群眾活動場所。積極拓展新型文化服務陣地,整合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體育館、工人文化宮等陣地資源,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空間,推動資源共享,實現區域文體資源集約運營服務。推動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均衡供給,啟動城市書房建設,已完成2座書房的裝修設計及圖書上架工作,力爭年底前免費對外開放,滿足市民高品質閱讀生活需求。
鞏固文化服務體系效能,拓展服務群眾新模式。開展“幫包式”跟蹤服務,派出6支由科級干部帶隊的調研小組深入到六處鎮街,從提升文化設施服務水平、豐富文化惠民項目內容、創新文化活動開展方式和宣傳方法等方向發力,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推出群眾“點單式”服務。同時,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區文化館為載體,打造“百姓點單,政府買單”精準高效文化服務培訓項目,培訓項目涉及書法、繪畫、插花、戲曲、書法等30余種。強化文藝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先后舉辦了區莊戶劇團團長暨業務骨干及各鎮(街)文化站長培訓會、非遺傳承人業務培訓會、新詩培訓班、藝術培訓班、2022年春季廣場舞培訓等活動15場次,累計培訓基層文藝人員350余人次。
鞏固文化惠民工程實效,拓展主題活動新內涵。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臺城有戲 四季滿意”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戲曲進鄉村”“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持續開展,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在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中,打造了“公益電影+”映前宣傳品牌,影片放映上選擇群眾生產生活所需和喜聞樂見的影片,累計放映1889場。開展“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戲曲進鄉村演出,演出上選擇傳統戲曲、經典名段,增加歌曲、舞蹈、相聲、小品等多門類節目,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高標準高質量全覆蓋,累計演出207場,超額完成演出11場次。開展送圖書下鄉活動,舉辦“群眾喜愛的百種圖書推薦活動”,開展“文化惠民暖人心 送圖書進鎮街”專場活動6場、圖書下鄉活動10余次、鄉村閱讀活動225次。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市集、進廣場、進景區和非遺技藝線上講座等活動,組織非遺傳承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普及非遺知識,傳承非遺技藝, 先后組織開展了“非遺里的年味”非遺生肖精品展、“民間游藝賀新春 民俗文化來拜年”民間游藝展演、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臺城惠民情 文化惠民生”文化惠民鎮街專場演出等活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1100余場次,文化活動惠及群眾11萬余人。在舉辦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的同時,依托“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創新開展“公共文化惠民為民,線上服務親民樂民”系列活動,面向基層群眾提供共享直播、視聽空間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產品,讓群眾在家即可享受全國優質文化資源,累計組織線上活動12場,2萬余人觀看線上文藝作品。組織文藝工作者參與“藝同抗疫”活動,推出山東快書《臺兒莊抗疫有感》《送藥》、剪紙《抗疫剪紙一組》、柳琴戲《齊心協力戰疫情》等抗疫文藝作品。(記者 劉振江 通訊員 賈禮章 章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