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薛城區始終牢固樹立“抓創城就是抓發展”“抓創城就是抓民生”“抓創城就是抓作風建設”的理念,將“嚴真細實快”的作風貫徹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過程,緊盯老舊小區改造、農貿市場提升兩個“硬骨頭”“卡喉刺”,出實招、謀新招、亮硬招,實現難點重點變“亮點”。
堅持“嚴”字當頭抬標桿
該區將嚴肅嚴格嚴謹作為老舊小區和農貿市場改造提升的工作標準,自我加壓、抬升標桿,做到改造提升成果既達到創城標準又贏得群眾滿意。為確保高標準完成老舊小區和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薛城區不斷細化工作職責、壓實幫包責任,先后出臺了《網格管理責任分工》《重點測評點位幫包責任分工》,明確了每個小區、每個市場的幫包區級領導、科級干部及具體責任人。同時,堅持因地制宜、一點一策,科學制定每個小區、每個市場的改造提升方案。尤其是在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方面,提出了“四個一批”的原則,既符合客觀實際也符合群眾意愿,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堅持“真”字為要克難點
老舊小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涉及面廣、矛盾焦點多,唯有敢于較真碰硬,真抓真干下真功,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薛城區在改造提升前,均采取與居民面對面座談、發放調查問卷、入戶走訪調查等方式,摸清民情民意,研究難題解決方案。針對每項難題,均安排專人靠上推進。在清泉農貿市場和銀河家居農貿市場拆遷過程中,由幫包區級領導召開相關矛盾問題協商會,與商戶面對面座談交流,商定初步解決方案。同時,組織人員開展入戶工作,與拆遷商戶、住戶進行進一步溝通交流,順利完成了相關拆遷工作。
堅持“細”為底施對策
細節決定成敗,薛城區在老舊小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上,下足了“繡花”功夫,將每項工作都抓實、抓細、抓具體。在改造國浩美都小區時,在實施常規工程的基礎上,利用小區開敞空間增設了停車棚、充電樁、停車位等,有效解決了居民停車難、充電難問題。在農貿市場提升上,到徐州市云龍區民祥園農貿市場進行了考察學習,積極吸納好經驗好做法。在改造錢江市場時,重新鋪設市場內道路,更換市場內道路兩側路沿石及人行道,為門市房統一制作更換門市廣告牌、零售區小棚、拉膜燈箱等,市場容貌煥然一新;實施劃行歸市、分區經營,水產售賣區完成高標準改造,活禽宰殺販賣區與其他區域嚴格分離,市場經營秩序更加規范;對市場綠蔭停車場進行了改造升級,引導車輛規范停車,同時加強對商戶車輛的管理,采取限時進出方式,卸貨后車輛立即駛出市場,市場內外停車秩序井然有序。
堅持“實”字為本辦實事
真抓實干的作風在薛城區老舊小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彰顯。幫包區級領導帶頭示范,經常性深入幫包小區和農貿市場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各項難題。屬地鎮街及幫包責任單位團結協作,不折不扣執行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目前,56個老舊小區、267棟住宅樓的改造工作已經完成。錢江市場、四季春市場已全面完成改造;清泉市場、銀河家居拆遷重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天衢市場、四季菁華市場均實施了劃行規市,增加了創城元素,加強了日常管理,增設了停車位;北批市場已進行適度整改。
堅持“快”字為鞭提效率
該區認真貫徹落實“快就是大局”的理念,一天當作兩天干、一切工作往前趕。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為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要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人員會同監理、審計人員,全天候堅守在改造一線,現場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堅決不讓問題過夜。同時,實行交叉施工、壓茬推進,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為確保各農貿市場盡快達標,臨城街道、常莊街道、新城街道及民生集團,不講條件、不講困難,“5+2”“白加黑”趕進度,各項工作均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記者 楊曉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