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薛城區始終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使命,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充分發揮“三牛”精神,采取有力舉措,多領域全方位“打造首善之區,建設品質薛城”。
“預防+整治”雙管齊下,全心守護安全幸福。防汛排查安民心。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汛水平,累計改造七孔橋等4處防汛易澇點,維修更換窨井蓋800余個,安裝智能化窨井蓋4000余個,增設防墜網2000余個。清潔城市舒民心。探索推行“一把掃帚掃全城”新機制,實施環境衛生網格化管理,今年以來累計清運生活垃圾約10萬噸,其中農村生活垃圾4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加強公園綠地清潔維護,累計清運枯枝敗葉2000余車。便捷城市開民心。在城區主干路新增普通公交和BRT-T2線專用道90余公里,公交支付領域實現市域內公交“一卡通用”服務全覆蓋。同時新建林蔭停車場,老城區新建停車場22處、停車位2297個;新城中心城區新增停車位1600余個,該區林蔭停車位已達3900余個。
“水、氣共治”兩手聚焦,全力打造藍天碧水。一方面聚焦提升空氣質量,以工業源、道路源、生活源三方面為抓手,常態化開展巡查督導。今年,該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9,優良天數達192天,較去年同期增加8天,四項指標均實現歷史最好,改善幅度均居全市前列。另一方面聚焦系統治水,以水質持續改善和河湖生態健康為目標,以民生為出發點,著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環境。今年以來,該區投資2億余元,累計鋪設連通管道8.9公里,河道綜合治理9公里,開展巡河3621余次,清理攔水建筑6處、阻水樹木1000余株。
“住、行、游”三頭齊進,全面改善人居環境。積極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解決居住環境瓶頸。今年以來,共改造老舊小區56個,建筑面積90余萬平方米,惠及群眾7663戶。推進物業整改,累計走訪居民9萬余戶,形成問題訴求1600余條,9月底全部完成整改。加快實施農村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累計投資3000余萬元,完成新改建工程23公里、養護工程46公里。大力開展公交都市創建行動,完成9個T2線BRT站臺施工、134個普通公交站點建設,便捷居民出行,構建以人為本的公交出行體驗。以省、市、區三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為抓手,規劃建設了白樓灣、十里灣等5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帶動建設美麗鄉村示范村149個,其中省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達62個。周營鎮白樓灣濕地公園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沙溝鎮張莊村獲評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大力實施綠道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成全長7公里的鄒塢長峪山彩虹綠道,有效帶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擴大城市“口袋公園”建設規模,扮靚城市裝滿民生幸福,累計新建“四得園”等“口袋公園”15處。“美麗鄉村+口袋城市”,進一步實現了居民就近游玩的多樣化需求。(記者 姜愛民 通訊員 張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