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更亮、以點帶面、全面提升。
這是臺兒莊區景區食品安全監管的總思路,近年來,臺兒莊區綜合創新運用多種監管手段,全力打造“游古城 笑臉迎”的新模式,讓游客吃得安全、放心,實現了旅游景區食品安全監管的全面提升。
完善四道責任體系建設
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今年以來,臺兒莊區建立旅游食品安全“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機制,景區管理運營機構加強頂層設計,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時對擬從事餐飲活動的業態提前進行控制,科學合理布局經營區域,深入挖掘文化內涵,鼓勵和指導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食品升級改造,通過建設餐飲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營造安全放心的旅游餐飲食品消費環境,筑牢了景區餐飲食品安全防線,保障了景區餐飲食品長期安全。
臺兒莊區市場監管局不斷完善職能體系、壓實監管責任、健全運行機制,設立派出機構進駐古城,協助古城管委會全面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建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存在的問題,推動提升食品安全共治水平;在漁燈巷街區設立食品安全和消費維權工作站,吸納臺城旅游公司管理層共同開展食品安全監管,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的模式,明確每個市場主體的監管人,不斷提高旅游景區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臺兒莊區切實提高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將食品安全作為旅游景區的生命線來抓,作為全區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納入年度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強化黨委政府的領導責任,充分發揮食藥安委的溝通協調作用,制訂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清單,全區黨政領導干部照單履責,形成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動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扎實開展。
創新運用四種監管方式
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臺兒莊區以棗莊文旅集團(古城景區)和山東臺城旅游公司(漁燈巷街區)為主體,在古城景區及周邊開展“尋找笑臉消費”活動。制定星級商鋪評定標準,將商鋪評定結果配以圖、文、視頻,植入古城旅游預訂網的“尋找笑臉消費”專欄,星級商戶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實時展現加工制作過程和用餐場所環境。在星級店鋪門口和游客聚集區懸掛“笑臉”和二維碼,游客掃碼即可查看“笑臉”單位地圖標記、后廚及就餐環境、明碼標價等信息,游客可點擊“導航到企業”直達店鋪,也可點擊“給企業打電話”完成訂餐,將食品安全融入“一部手機游古城”。
為營造“創建一家、示范一片、帶動一批”的放心食安消費環境,臺兒莊區以環境和食品安全衛生全面整頓為基礎,以“場所凈、設施凈、工具凈、人員凈、食材凈”為抓手,重點打造一批就餐環境舒適、后廚衛生整潔、食品安全美味、價格公開透明、服務優質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做到信息公示、環境整潔、食品安全、明碼標價、“山東食鏈”有效利用、從業人員文明規范,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為強化景區周邊小餐飲監管,他們以古城周邊漁燈巷、華興路商業街兩條小餐飲集中地為“線”,實施小餐飲規范提升工程,以打造“干凈衛生整潔”的小餐飲后廚為目標,將證照公示、環境衛生、三防設施、后廚操作、清洗消毒、垃圾處理等六項制度作為重點提升內容,推動景區周邊小餐飲提檔升級,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融入“一部手機游古城”,著力將小餐飲的整治提升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他們還制定“紅黑榜”評定管理辦法,定期公布上榜單位,實施榜單動態管理,將“紅黑榜”和文明城市、文明誠信經營、政策扶持資金、評先樹優等掛鉤,同時跟蹤落實“黑榜”單位整改情況。通過公開表揚先進、曝光鞭策后進的正反激勵相結合的手段,發揮正面引導作用,督促食品經營單位主動規范經營行為,倒逼主體責任落實。
借力景區引流作用
助力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
為打造食安棗莊品牌館,充分發揮臺兒莊古城5A級景區的輻射作用,打造“食安棗莊 會客臺城”品牌館,引導“食安山東”、鞏固省級食品安全區創建成果、“食安棗莊”品牌產品和地理標志產品入駐品牌館,通過圖片、視頻、實物、現場體驗等方式,立體式全方位展示棗莊本地特色食品生產流程。優化整合電商資源,引入直播帶貨,為商家和消費者搭建橋梁,擴大美食的消費半徑,引導公眾理性消費,帶動棗莊本地優質特色產品發展,提高棗莊食品產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推動黃花牛肉面產業提升,帶動品牌化發展。臺兒莊黃花牛肉面是臺兒莊人代代傳承形成的地域特色美食。我們圍繞“提升品質、培塑品牌、商業推廣”三個核心環節,推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品牌影響大幅提升、帶動能力持續增強。目前在古城景區及城區商業街各開設1家旗艦店,按照“五統一”標準運營,年內再培育3-5家黃花牛肉面“老字號”店鋪,在大型酒店、團隊游客接待酒店等作為試點,推廣黃花牛肉面餐食服務。開發方便攜帶的預包裝食品,延伸產業鏈,全面打造臺兒莊黃花牛肉面地方品牌,走出“一碗面帶動一座城”的特色發展道路。
為全面提升鄉村小景區餐飲食品安全水平,這個區還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網格員作用,持續提升鄉村小景區的餐飲安全水平,以馬蘭屯鎮張莊村農村集體聚餐點為示范,融入老年人助餐政策和鄉村小景區農家樂餐飲提升理念,實現集體聚餐點的多樣化利用。在各鎮(街)分別選取5處以上行政村推廣集體聚餐點食品安全監管經驗,逐步提升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水平。(記者 岳娜 通訊員 孫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