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臺兒莊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經濟發展高質量、城鄉建設高質量、文化建設高質量、生態環境高質量、人民生活高質量為導向,以大運河沿線生態修復、培育為使命,以水為魂重塑運河沿岸的潔凈與美麗。
加大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
臺兒莊區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認真做好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把全區濕地資源優化整合,統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紅線劃定等工作。積極開展濕地資源調查,摸清臺兒莊區濕地資源“家底”,掌握其演變和動態消長規律,全面、客觀地對濕地資源進行分析評價,科學、有效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對濤溝河原生態濕地進行了保護恢復,豐富了濕地植物的多樣性。借助南水北調、治淮南下等工程,全面加強濕地修復工程建設。在運河濕地修復區,建設了十里荷花廊、百荷園等園區,極大地改善了濕地生態環境。
啟動“山水林田大會戰”工程
自去年開始,臺兒莊區積極實施“山水林田大會戰”工程,夯實“綠色基礎”。啟動5大片區、“十個工程”、50個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水道、車道、綠道、慢道、騎行道、航道”六道并行獨具運河文化特色的大運河國家風景旅游大道,完成大沙河、勝利渠“外環”和省道231“內環”共96公里生態廊道的新建、完善,造林1560畝,構建了“兩環一線”生態格局。結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投資2900余萬元,建設公園游園、口袋公園、帶狀公園22個。創建森林鎮1個、森林村居30個、美麗庭院100個。推進張山子鎮萬畝甜桃基地建設,建設提升甜桃基地2000畝。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完善農田林網化面積1.5萬畝。結合礦山聯合執法、山長制、林長制,綜合運用無人機巡山、監控中心監控等手段,構建山區保護常態化機制。選聘培訓護林員42名,常態化開展防火巡查,有效保障全區森林資源安全。今年,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代美國白蛾防治工作,全年防治面積18萬畝。制定《山體保護和生態修復方案》,對全區37座破損山體進行修復,7座山體已全面開工建設,完成年度工程任務。
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工作
近年來,臺兒莊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市政府下達給臺兒莊區耕地保有量目標任務為493141.9畝的耕地保護紅線,在今年3月份,市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中,臺兒莊區位列考核結果第一序列。在措施上,臺兒莊區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關于印發臺兒莊區全面實行“田長制”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耕地保護方面的文件,逐步完善了臺兒莊區耕地保護制度。加強了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管理。今年以來,已完成2個批次建設用地及2個單獨選址項目耕地“占補平衡”工作,累計完成項目占用耕地“占補平衡”面積276.24畝。不斷創新耕地保護機制,在全區范圍內建立起區、鎮(街)、村三級“田長制”管理體系,實行以村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每塊耕地有田長的管理模式,實現全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