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薛城區充分利用全市創建交通強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和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機遇和優勢,先后實施了“戶戶通”工程、“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四好農村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區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680公里,農村公路密度達170公里/百平方公里,縣鄉公路好路率達90%以上、三級路以上比例達78%,城鄉路路互聯成網,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特別是結合全市“雙十鎮”建設、“山水林田大會戰”,立足“一鎮一特色、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探索實施“農村公路+”融合發展模式,高標準打造示范樣板路,帶動了農村公路沿線產業、旅游、生態景觀和特色公路文化融合發展。 一是“農村公路+紅色文化”,打造愛國紅色教育路。十里灣綠道,全長15公里,路面寬6.5米,成功入選2021年度交通部“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推薦道路。該道路結合沿線文化內涵、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建設,串聯起白樓村運河支隊主題廣場、運河支隊記憶館、魯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覽館、十里灣研習社等陣地,全方位展示了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勾勒出“紅色引領、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發展力量的“紅色長廊”。 二是“農村公路+鄉村振興”,打造產業發展致富路。鄒塢環山綠道,全長6.3公里,路面寬6米,于今年6月份建成通車。該綠道全線鋪設彩色瀝青,依山而建,連接鄒塢北部多個美麗鄉村,極大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同時,結合美麗鄉村產業發展,沿線建設了中陳郝馬氏陶瓷工坊、北安陽云品茶馬古道文化體驗園,發展桃樹、杏樹、梨樹等經濟林果帶6000余畝,逐步打造“萬畝林果長廊”,有力促進了鎮域經濟的發展。榴園綠道,全長5公里,路面寬7米,蜿蜒的彩虹道串聯起“冠世榴園”西大門、石榴山莊、吉利石榴王等景點,沿線培育引進石榴根雕、石榴盆景、石榴工藝品等業態,打造全國最大的石榴深加工基地,實現了農村公路與特色旅游、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三是“農村農路+鄉村旅游”,打造美麗生態景觀路。九龍泉綠道,全長13.6公里,沿途栽植垂柳、季桃、油菜花等觀賞植株,全線進行多層次綠化、彩化,為群眾打造舒適宜居的休憩田園。結合周邊村莊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建設種樓村知青館、陳金河烈士紀念館、九龍泉驛站等景觀節點、村居廣場25處,創建“飲水思源,回味泉頭”“美麗鄉村,幸福小辛”等山水田園特色品牌,連點成線、串珠成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地標,交織鋪展出一幅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奮進新征程,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揚“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篤行不怠、奮楫爭先,持續在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上精準發力、擴面提標,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區建設當好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