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臺兒莊區馬蘭屯鎮西張莊村,只見村內河塘遍布,綠意滿盈,勞作之余,村民正在杏花春雨、槐香四面亭、精靈樂園等景觀節點乘涼,這是該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畫面。近年來,臺兒莊區在鄉村振興中,牢牢把握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三生三美”融合發展方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堅持示范帶動,全面提升建設水平。該區按照“點面結合、集中連片、示范帶動、融合發展”的創建思路和“一村一規劃”的要求,科學制定建設規劃,讓村民記得住鄉愁、看得見“好山好水好風光”。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該區聚焦道路硬化,抓好“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實施路網延伸通達工程11.5公里、路網改造提升工程15公里、路面狀況改善工程68公里,完成危橋改造4座,村級物流網點覆蓋率100%。
集聚專業智力資源,增強鄉村振興新活力。該區積極壯大鄉村人才隊伍。開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遴選60名技術推廣員、202戶科技示范戶,招聘特聘農技員1名、科技特派員56名。實施“桑梓回歸”計劃,引導在外人才到村任職5人、返鄉創業3人,帶動就業200余人。強化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充分發揮省級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基地等平臺載體聚才、用才效果,引導祥和乳業、牧天牛、益多多等農業企業與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進行項目合作和成果轉化,申報省級專家服務基層項目1項。做好本土人才培育,提高本土人才整體水平,推薦5名人選參評“棗莊鄉村之星”,組織鄉村振興繼續教育培訓1330人次,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培育高素質農民270余人,培育致富能手10人,培訓職業技能農民5586人、非遺傳承人200人次。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年強村計劃”,推出增收10條路子,實現收入10萬元以上村186個、占比94.9%,百萬元以上村3個,占比1.5%。開展百企聯百村行動,確定9家企業幫聯帶動9個村集體經濟發展。成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107個,占比54.6%。對全區196個行政村開展“三資”摸底排查,及時清理回收不規范發包集體資源。
扎實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形成“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區處理”的運作模式。已建成垃圾中轉站8座,配備各類垃圾清運車30輛,各類垃圾箱(桶)7600余個,全區農村清潔取暖安裝12990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16%。以“三清一改”為重點,全力做好村莊清潔行動,美麗庭院示范戶創建率達37.98%,美麗鄉村實現全覆蓋。采用“1+N”模式,集中打造以馬蘭屯鎮西張莊村、邳莊鎮韓場村、張山子鎮丁莊村為引領的美麗鄉村示范片區。依托水資源豐富優勢,沿運河、大沙河、新溝河、勝利渠等水系,連線串起美麗鄉村20余個、農業休閑觀光經營主體20余家。
厚植鄉村文化底蘊,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積極推進全區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該區構建了區、鎮、村居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建成區級實踐中心1處、鎮(街)實踐所6處、村居實踐站206處、省級文明單位實踐站10個。成立志愿服務隊伍197支,注冊志愿者5.2萬人,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500余次。開展“新農村·新生活”培訓3期、633場次,受益群眾達1.5萬余名。建設區級以上文明村206個,其中市級文明村38個、省級文明村6個。開展送戲下鄉196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2100場。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全區211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紅白理事會,以鎮村為單位,開展紅白理事會業務培訓12場次、培訓成員1200余人次,建立紅白理事會“紅黑榜”制度,確定移風易俗創建示范村10個。開展“一年一村一場戲”文化“三下鄉”活動,組建廣場舞、莊戶劇團等業余文體隊伍,共有莊戶劇團100多個,優秀團隊40余家,廣場舞業余隊伍100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