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區始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時代使命,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農村人居環境抓起,實現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的基本要求,做好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鞏固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等各項工作,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從鄉村環境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等方面入手,多種形式共建美麗鄉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加強領導,完善機制,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一是在組織領導上頂格推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多次通過區委常委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各鎮街也分別成立了相應工作機構,建立科級干部幫包管區、中層干部幫包村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目標落實上細化精準。結合我區自身實際,先后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四季戰役”,制定活動方案,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細化,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明確要求,形成了可操作、可衡量、可檢查、可追蹤的推進機制,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到實處。 三是在督導考核上加壓鼓勁。從區直相關部門抽調專人,成立專項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六處鎮街村莊清潔行動開展情況隨機進行督導檢查,針對各村整治過程中存在的題和薄弱環節,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和要求,對思想重視不夠、工作開展不力、進展不快、成效不明顯的進行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為村莊清潔行動提供了強有力領導保障。 突出重點,聚焦弱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 一是聚焦道路硬化。結合“四好”農村公路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學規劃、兼顧長遠”的原則,依托村莊自然條件,科學制定建設方案,既滿足了群眾出行需求,又凸顯了村莊生態特色。2021年,投入資金3776萬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6.5公里。 二是聚焦清潔整潔。扎實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2021年購置更換環衛車輛及設備18臺、各類垃圾箱(桶)4100余個,全區6處鎮街211個村(居)全部實現環衛保潔市場化運營和垃圾密閉式收集、集中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達到全覆蓋。 三是聚焦旱廁改造。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因戶施策,全區累計完成旱廁改造35357戶、300戶以上自然村共建設公廁54座。為確保改廁后長期正常運行使用,全區共計安裝智能管護平臺6套(其中區級1套、鎮級5套),建設糞污中轉站5個,建設改廁服務站22個,組建管護隊伍22支,配置抽糞車23輛。 四是聚焦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開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全區51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務,鋪設村莊主管網、支管網、入戶管網,建成22個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站,40處污水收集池,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70%以上。 五是聚焦溝塘、水系治理。將全區農村現有溝塘497處,農村村居內或跨村居排水溝416條,均都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范圍。同時借助山東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對4條河道、45條農村排水溝渠進行綜合治理,清淤疏浚河道19公里、排水溝145公里,建設泵站、橋(涵)等建筑物228座。 六是聚焦美麗庭院創建。持續推進“美麗庭院”創建提質增效,“美麗庭院”創建率達37.98%,我區《網格化推進“美麗庭院”常態創建》被選入省“美麗庭院”創建工作案例集,獲評省級“美麗庭院”創建先進集體1個、省級“美麗庭院”創建先進個人1人、市級“美麗庭院”先進集體6個、市級“美麗庭院”先進個人8人。 強化保障,科學謀劃,發揮美麗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一是科學布局。按照示范引領、以點帶面、梯次推進的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建成一個,輻射帶動一片”。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全域旅游相結合,重點打造棗臺路沿線、祥和休閑旅游、運河特色村落、東部濕地、黃邱山紅色旅游等五個片區,集中創建資源,集中創建資金,努力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精品板塊。
二是合力推動。實行“1+1+1”幫包指導制度,即由1名區級領導同志帶領1個區直部門單位,共同幫包指導1個創建村,重點幫助協調問題、化解難題,督促整治工作開展。同時,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將土地綜合整治、農業綜合開發、水利設施治理、產業扶貧等資金捆綁使用,集中力量辦大事。
三是經費保障。在保證中央、省、市獎補資金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的前提下,2021年繼續配套區級專項資金10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全力保障美麗鄉村建設,累計創建美麗鄉村182個,其中省級10個、市級44個、區級128個,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