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都有工資可拿,還不用像以前在外地打工那樣辛酸。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也很知足。”村民趙女士高興的說。記者了解到,為有效增加群眾務工就業收入,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創新實施“四個一批”就業幫扶工作法,有效推動脫貧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據悉,該鎮結合“雙敲行動、滿意度大走訪”等活動,開展“三進一送”,為9個規上企業和3個重點建設項目進行全方位服務。及時將企業用工需求、群眾就業意愿實現雙向互通,搭建企業與群眾的就業溝通橋梁,現已幫扶236人實現鎮內就地就業,實現企業主體“帶動一批”良好效果。
同時,該鎮以臺兒莊區“桃醉山鄉”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建設為抓手,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農田水利、道路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優先安排鎮內防返貧監測戶和部分因疫情無法外出的脫貧戶務工,幫助實現213人參與工程建設,發放資金近63萬元。實現以工代賑“參與一批”的愿景。
并全力支持現有勞動密集型就業幫扶車間推行“實訓、實習、就業”的全流程培養模式,在10余個村設置代理加工點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留守婦女“不出村、不出院”的靈活就業。據悉,如今該鎮年加工500萬只精品毛絨玩具項目已新建完工,10余處電子產品、毛絨玩具加工等各類幫扶車間全部生產運行,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實現年人均增收2.5萬元。運用幫扶車間“安置一批”。
另外,針對弱勞動力脫貧群眾,實施公益崗位兜底保障一批。借助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的契機,發揮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幫扶干部、村“兩委”成員的作用,全面摸排脫貧人口的就業需求和工作能力,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員情況精準設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網格員、生態護林員、光伏項目看護員等公益性崗位329個,安排脫貧人口86人就業,促進人均增收1.5萬元。做到了通過公益崗位“兜底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