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感黨恩、跟黨走,發展壯大咱們的隊伍,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繁榮?!?月2日,在棗莊市薛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吳娜正在對“舞前十分鐘·文明講場”各志愿服務分隊骨干宣講員培訓。
為推進黨的理論宣傳大眾化、常態化、實效化,2021年,薛城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精心打造“薛思明理”宣講品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理論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自品牌發布以來,依托區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宣講活動1400余場次。
“薛思明理”誰來講?薛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翁增光告訴大眾日報記者,在宣講人才隊伍的建立上,做到兩個堅持:堅持區內優選,成立一支由專家學者、領導干部、文藝骨干、模范典型、鄉土人才等組成的宣講人才庫,儲備骨干宣講員700余名;組織機關工委、團委、老干部局等單位分領域組建宣講小分隊82支。堅持區外聘請,加強與區外黨校、高校的合作,通過適時邀請省市專家來薛授課,提升理論宣講水平。
“薛思明理”講什么?重點做好“三講”:講好“普通話”,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策劃開展黨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系列宣講活動300余場次,原原本本地講好理論體系標準的“普通話”,幫助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了解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講好“鼓勵話”,圍繞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全市“工業強市 產業興市”“山水林田大會戰”、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區委常委發揮“頭雁效應”帶頭宣講;其他各級領導干部發揮表率作用走上講臺,感召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講好“貼心話”,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摸清百姓所思所盼,用通俗易懂的鄉間俚語來回應社會關切。先后舉辦“黨旗下的演講”、“中國夢·新時代·跟黨走”百姓宣講、“紅色故事會”、“講個故事給黨聽”等活動500余場次,巧妙地將理論宣講內容融入文藝作品中,以舞蹈、誦讀、小品等文藝形式表現出來。創編大合唱《南湖的船黨的搖籃》、舞蹈《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文藝作品20余部,真正把理論講到百姓心坎上。
“薛思明理”創新宣講形式,讓宣講內容入腦入心。發揮鐵道游擊隊紀念館、運河支隊記憶館、沙溝受降地遺址遺跡等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通過實地實物、鮮活講解、互動體驗等形式開展現場教學10萬人次,讓黨員、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振興講堂等,把宣講課堂搬到農家院壩、田間地頭、文化廣場等基層一線。
“預防病毒有妙招,外出一定戴口罩。勤洗手,講衛生,經常開窗通通風……”在陶莊鎮幸福花苑小區疫情防控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蓮花落傳承人褚慶玲將防疫知識、防疫舉措創作編排成蓮花落防疫曲段線上線下傳播。居民陳容美告訴記者:“用蓮花落方式來宣傳,通俗易懂,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大家感興趣、愛聽!”
據統計,去年以來,薛城區“薛思明理”82支宣講小分隊,通過百姓名嘴、土專家等,開展“中國夢·新時代·跟黨走”百姓宣講等活動1300余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