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園城市建設逐步成型,城鎮一體化建設趨向宜居宜業,縣域生態管理持續向好……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兩極”方隊一員,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近年來通過推動生態供給多元轉化、鍛造區位優勢、豐富人文優勢,持續推進城市綠化體系構建、城市風貌營造管控,彰顯了生態美、產業美、人文美的“山亭大公園”城市建設新成效。
提升城市規劃水平 繪就“一園一城”新畫卷
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戰略引領作用。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努力構建“南融、北連、東拓、西接、中提”,這是山亭區在棗莊市“十四五”規劃中,被賦予的新的歷史重任。
近年來,山亭區高水平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全面提升規劃水平,科學引領城市發展和品質提升,實現了城鄉統籌的嶄新跨越。聚焦城市綠化提升,讓“山亭藍”不斷刷屏、“山亭綠”沁人心脾、“山亭公園”姹紫嫣紅、“山亭河湖”水清岸綠,讓城區、山水、田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山亭區境內有大小山頭5400多座、河流52條,山地丘陵占全區總面積的87%,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在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方面,山亭區建立完善全區統一協調、功能互補、相互銜接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整合城鄉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規劃等,繪就“一城山水滿城綠”的錦繡畫卷,確保實現“山水林田”生命共同體協同性推進、共生共榮性發展。探索建立適應山亭區的特色實踐。
在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方面,山亭區重點加快西集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打造產城一體、多式聯運的現代化物流基地;規劃構建集國省道、高速公路、機場為一體的立體化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統籌生態美、產業美、人文美,高標準規劃建設“山亭大公園”,全力打造“五彩花慢城”,繪就“一園一城”新畫卷;打造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打響“百味山亭”區域公用品牌,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示范基地”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實現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著力構建“7+3”現代產業體系。
在中國共產黨棗莊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期間,黨代表、山亭區委書記王德海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5年,山亭區將建設“生態美、產業美、人文美”的“山亭大公園”,按照規劃定位,傾力打造美麗山亭、富裕山亭、文明山亭、幸福山亭;同時,山亭區也將緊扣與棗莊市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要求,將山亭建設成為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產業聚集區、先進制造業基地。
精細城市建設管理 做靚美麗河湖
踏石板逛古村,看皮影聽柳琴,集裝箱里喝咖啡,夜住民宿還能躺在床上數星星。在山亭,翼云湖片區被列為國家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無論是翼云石頭部落、翼云柜族部落,還是柜族部落二期投資8000萬元,籌建集裝箱集中度假房20余套、集裝箱地上游泳池、集裝箱水幕電影、集裝箱KTV和人工沙灘等服務設施,都成了棗莊人打卡拍照,文化旅游的休閑去處。
翼云湖片區的升級打造,是山亭區優化提升城市建設規劃和管理能力的生動實踐。近年來,山亭區依托獨具特色的山水人文本底資源,系統開展城市設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使城市發展彰顯實用美、個性美、整體美的統一,為“山亭大公園”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此,山亭區在過去的五年新改建城區道路13條,新增住房面積52.8萬平方米、供熱面積108萬平方米,城市框架拓展到40平方公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新改建國省縣鄉道路770公里,行政村公交車通達率100%。5G基站城鎮駐地初步覆蓋,成為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新增供暖面積41.6萬平方米,改造城區排水管網5公里。新增公園游園17處,改造道路節點10處,打造生態街巷53條,極大優化了市民的生活環境。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提升城市精細化、長效化管理水平,山亭區智慧城管提效能。積極探索運用科技手段,山亭區智慧城管系統設置9個基礎子系統和7個擴展子系統,橫向納入34個區直部門,縱向覆蓋10個鎮街,建成區級指揮中心和10個鎮街分中心,實現省、市、區、鎮“四級聯動”。組建60人的信息采集員隊伍,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和監督考核實現分離,2021年以來,處置案件43868件,結案率99.9%。山亭區“讓城市服務智能化+讓城市管理精細化+棗莊市山亭區高標準建設數字化城管”入選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優政”領域優秀案例榜單。
同時,山亭區還建立城管交警聯勤聯動工作機制,健全文明規范執法機制,大力推進綜合執法,妥善解決了車輛亂停亂放,拆除違建、隨意張貼“野廣告”,取締流動攤點、店外店等諸多城市管理頑疾,提升了城市品位。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共建“五彩花慢城”
群山環繞,綠水潺潺。從城市屬性上講,山亭區的發展主要載體除了城區的優化提升,還在于推進農村地區文明程度的協調發展。
農村宅基地和住宅是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和重要財產,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農業轉移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農村宅基地和住宅閑置浪費問題日益突出。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對于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為多渠道探索解決農村宅基地用地需求,山亭區各村莊主要采取有償收回、土地置換、村民有償轉讓等方式,解決農村宅基地需求,盤活空閑宅基地的有效利用,分類解決宅基地的用地需求。目前,打造了葫蘆套葫蘆文化博物館、大河鄉村記憶館、獨孤城畫家村、廟南峪民宿區等一批具有濃濃鄉土氣息的特色村。
在山亭鄉鎮,“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不斷完善,全區12座生活垃圾中轉站全部采用水平式壓縮設備,配備保潔人員1856人,安裝垃圾收集桶箱3.6萬個,各類垃圾收運車輛65輛,日轉運垃圾約180噸,今年以來轉運焚燒生活垃圾6.2萬噸,原生垃圾實現“零填埋”。開展垃圾分類試點,10個鎮街創建垃圾分類示范街20條。城區精細保潔區域達到60%,機掃率、灑水率達到98%。制定《城市冰雪天氣應急預案》,儲備應急物資,提高應對惡劣天氣的能力。居住環境和環衛工作社情民意調查滿意度不斷攀升。推進廁所革命,建成166座農村公廁,300戶以上自然村實現全覆蓋,實行“一廁一人”管理,安裝公廁監控,接入智慧城管指揮中心實時監管,做到及時保潔、按時開放。
用“繡花”的工作方式,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山亭區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鎮域環境整治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為抓手,正努力實現大城眾管、大城細管,讓主城都市區后花園花開更繁盛,“五彩花慢城”更加精致精美精彩,成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休閑康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