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鄉村旅游,打造文旅新名片。實施美麗鄉村游,規劃建設“醉美洪門葡萄谷”國家級特色小鎮、“周村水莊”國家級康養小鎮項目,發展市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9家,完成鐵山、洪門等10個村市級示范片區規劃,打造龍床水瀑、洪門葡萄采摘等11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行民俗文化游,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建設雙山澗鄉村記憶館,實施鐵山、雙山澗2個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程,開展“一村一場戲”演出40場、放映電影410場。構建生態農業游,建成洪門葡萄、秋牧冬桃等省市區級合作社145家、家庭農場22家,建設葡萄采摘園300余處、農家樂餐館10余家、民宿農家院落7家,成功舉辦洪門葡萄采摘節11屆,累計接待游客20余萬人次。
雙山澗鄉村記憶館
做優文旅產業,激活旅游新業態。實施文旅項目建設,推動農事體驗、景區依托、生態度假、民俗文化4種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帶動發展省級家庭農場1家,升級改造雙山澗、務后村一宿一主題特色民宿12家。培育旅游特色品牌,構建以農耕文化、田園風光、生態農業為主的鄉村旅游品牌,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處,申報市級以上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2個,新增石榴農產品綠色認證1個,洪門葡萄、“東洋泉”冬桃榮獲第二批“棗莊市知名農產品”品牌。豐富文化旅游活動,積極對接中青旅集團旅游機構,推介北莊一日游、二日游、多日游項目,成功舉辦5屆中華小櫻桃采摘節、11屆洪門葡萄采摘節、14屆抱犢崮登山節和紅葉節等旅游活動。
務后山莊特色民宿
做強配套保障,夯實旅游新根基。暢通路網保障,實施鎮村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升級農村公路路面,新建貫穿周村水庫—西泇河的景觀大道4.4公里、青石嶺至后峪和外峪子至潘莊的“四好農村路”22公里。完善配套設施,采取建改結合、提檔升級方式,提升景區標識標牌、停車場等配套體系,新建林蔭停車場2處,新增停車位90個,提升旅游廁所35座,更換景區標識標牌40余個。提升服務品質,建設智能化管理平臺,加快推動智慧導覽、流量監測等新技術應用,配備新型文化娛樂設備20余種;探索新型導游業態,培養與市場相匹配的專業型導游人才,今年開展導游人員培訓3次。
青石嶺至后峪段“四好農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