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獲得感、信任感和滿意度,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我市以“棗惠達”集成服務平臺建設運行作為重要抓手,規范涉企政策性補貼發放,推動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平臺自9月底運行以來,已發放各類財政獎補資金2280萬元,惠及企業160家。
以“規范”為目標,整合惠企政策。針對“涉企政策性補貼發放”中存在的獎補政策散亂、標準不一、門檻過高,申請流程復雜、獎補不透明、發放不精準、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我市開展規范涉企政策性補貼發放專項整治暨財政獎補集成服務改革工作,通過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政策的可及性、普惠性和精準性,提高獎補資金的使用效益。組織發改、科技、財政、工信等部門對近年來全市出臺的18個政策文件、75項獎補政策條款進行逐項分析評估,以最新出臺的“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三年攻堅突破行動政策措施為“基準”進行分類并提出規范建議,最終對75項政策不保留34項,保留41項,新增加1項,實現各項獎補政策化繁為簡、條目清晰,讓企業一目了然、有章可循。
以“集成”為關鍵,搭建申領平臺。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提出“一網通辦、免申即享、即申即辦”的總體目標,聘請專業團隊設計建設覆蓋市區兩級的獎補集成服務運行平臺。根據平臺建設需要平行推進政策細化工作,將12個業務主管部門42條涉企獎補政策細分為83項,其中,免申即享50項,即申即辦33項,針對每個事項分別制定操作流程,錄入獎補集成服務平臺。服務平臺除提供涉企獎補政策統一發布渠道外,還涵蓋人才獎補、科技研發、產業發展、金融服務、專利品牌等涉企獎補事項,企業可以在電腦端、手機端了解查詢政策、進行網上申報、提交申報材料,真正實現了由之前的“多頭跑”到現在的“不見面”“零跑腿”“一站辦”。
以“快捷”為核心,推進流程再造。建立平臺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強化各業務主管部門協同配合和服務意識,通過優化審核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全面提升審批效率。目前,平臺審批環節精簡1/3、申報材料減少1/3,整體辦理時限縮短1/3以上。為保障平臺上線即發揮作用,在平臺上線運行前,制定平臺操作手冊和內部審核操作規程,同時對各區(市)、市直相關部門開展專項集中培訓,系統講解系統使用、工作流程,提升工作人員操作熟練水平。依托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科學設置功能模塊,逐步實現申報材料電子化、政策公示透明化、信息推送精準化、市區聯動協同化,讓企業享受更加公平、便捷的政策環境。
以“普惠”為方向,放大政策紅利。為確保企業能在第一時間知曉、第一時間受益,通過網站、電視、報紙、自媒體等多種方式,對平臺上線、政策功能進行宣傳報道,并在平臺上線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擴大宣傳效果。各類市場主體可以通過搜索山東政務網棗莊市-特色服務,或者“棗惠達”APP查詢辦理,只需一次申請,不登任何門、不找任何人,即可靜候資金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