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山亭區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多方參與”原則,扎實推進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區建設,積極探索符合實際、務實高效的“數字+”模式,釋放了發展新活力,注入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數字+政務”。積極探索村級“云公章”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監管“上云”、公章“回家”,已在10個鎮街272個行政村使用,提升了村級事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進“一證通辦”,讓群眾享受到更多數字紅利,目前就業、失業、重度殘疾人生活、護理補貼、80歲以上長壽老人高齡補貼、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等事項均可實現一證辦理,駛入便民服務“高速路”。水泉鎮利用“數字大喇叭”采用物聯網+AI技術,創新開發“鄉村大喇叭”等智慧平臺,實現遠程的廣播喊話功能,并創新增設點播、文本播、定時播、分區播、優先播等功能,喊話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解決通知傳達難、蓋章難、村務公開方式單一等問題,在鎮村與群眾之間架起數字政務“連心橋”。
“數字+治理”。北莊鎮利用農村攝像頭以及配套的云平臺等數字存儲設備,在10多個水庫安裝攝像頭和紅外線預警提示裝置,手機實時監控水域及周邊環境,及時全面落實防溺水等工作。在“崮鄉義警”電動車配有魔環后臺定位系統,終端大屏可隨時同步、回訪觀看巡邏軌跡、巡邏里程,推動管理便捷化。水泉鎮探索推行村級“數字門牌”服務,將“我要辦理結婚登記”“我要申請殘廢人兩項補貼”等48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納入村級“數字門牌”,實現政務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手機上,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山城街道在e訴通平臺基礎上,建設“數字便民柜”,集“一鍵報警”、調解矛盾、送證上門等“五類十一項”功能,方便群眾反映訴求、報警、投訴等。群眾按下按鍵,一鍵連接到派出所警務室,凡是涉及公安業務的馬上辦理,對不能辦理的業務,立即傳送到街道綜治平臺,能辦理的立即辦理,不能辦理的提交區級e訴通平臺,及時跟進解決。 “數字+農業”。水泉鎮開發“大棚寶”應用程序,提供24小時溫濕度監測和實時高低溫告警服務,農戶可在手機實時接收信息,推動農業生產管理由經驗化向科學化轉變。鳧城等鎮在東鳧山村東、西站點等分別安裝視頻監控各一處,提供火情監測、預警服務,實現通過手機終端隨時查看、調閱視頻畫面,為森林防火工作研判、火情處置及統計提供支撐。馮卯鎮依托溫莊村設施大棚,搭建基于互聯網的智慧農業平臺,融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借助智能終端,通過遠程物聯網系統,實現對農業生產現場氣象、土壤、水源環境的實時監測,并對灌溉、施肥、環境控制等農業設施實現遠程自動化控制;結合視頻監控、智能預警等強大功能,實現隨時隨地掌握農作物生長狀況及環境變化趨勢,建立產品溯源體系,提升產品附加值和標準線,增強產品的安全性和高質量。 “數字+工業”。棗莊華寶牧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410萬元建設集白羽雞養殖、加工、物流于一體的白羽雞全產業鏈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依托物聯網采集,實現養殖可視化管理;依托Saas集成平臺,實現加工高效化管理;依托車聯網監控,實現物流精細化管理。目前已連接各類養殖、生產等設備1600余臺,布設傳感器600余個,已經服務6家養殖場和10余個養殖戶。 “數字+旅游”。抱犢崮、熊耳山景投資30余萬元對景區智能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售、驗票信息實現聯網,并實現遠程查詢。游客通過身份證、手機購票系統、一卡通、刷臉識別等方式直接入園,園區內無線通訊網、無線寬帶網(WLAN)全覆蓋,視頻監控全面覆蓋景區,實現重要點位、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發地段重點監控。鳧城、西集、北莊等鎮充分發揮魯南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紀念園等教育基地作用,開辟了網上展館建設,制作VR視頻,實現網上3D展示,提升了數字宣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