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起,豐收忙。在棗莊市薛城區,沙溝鎮山上山下石榴掛滿枝頭、60萬千升啤酒工程項目如火如荼、水清岸綠的十里灣·田園綜合體吸引了眾多周邊的市民前來打卡觀光……這一幅幅收獲景象,描繪出薛城區鄉村美好畫卷。
“截至2021年9月27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這是對薛城區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特色鎮建設最好的展現。在棗莊市“雙十鎮”建設工作的助推下,薛城區在2012年10億元的基礎上,經濟發展再次實現的大跨越。
譜好“產業曲” 激活鄉村造血功能
放眼望去,紅彤彤、金燦燦的石榴掛滿枝頭,遍布在沙溝鎮張莊村3000余畝的山上山下、房前屋后。“一顆小石榴,在這兒被做成了‘大文章’。”中共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世沖說,“我們把15萬棵石榴做成大產業,農民人均收入在1.9萬元左右。”
沙溝鎮以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三年攻堅突破行動為契機,探索“農業+加工+旅游”發展模式,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全面提升石榴品質,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年接待游客30萬余人,旅游業年收入3000余萬元。
沙溝鎮不是個例,在薛城區周營鎮,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花開滿園”。其中,山東省級以上合作社6家、省級家庭農場3家、省級產業化聯合體1家。以產業聯合體為載體,啟動建設占地500畝的順興辣椒小鎮,打造現代智慧高效農業示范區。
譜好“工業曲” 凝聚經濟效益合力
如今,100萬千升(一期60萬千升)啤酒工程項目正如期推進。這是一個以啤酒工程項目為龍頭,包括易拉罐、紙箱等上游供應商,物流、運營商等在內的下游合作伙伴組成的“產業艦隊”。
為實現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激發出產業集聚、競爭力增強的產業疊加效應,薛城區陶莊鎮依托啤酒工程項目、城市礦產2大園區和現有優勢產業,搭建產業招商平臺,開展精準招商。2021年以來,新簽約過億元項目9個,總投資額達70.7億元;新開工建設項目10個,總投資額達32.46億元。
薛城區鄒塢鎮則以薛城能源為“鏈主”企業,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先后引進上下游關聯化工企業17家、項目30余個。1至6月份化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3億元、稅收1.77億元,煤化工優勢產業集聚效應 凸顯。
譜好“生態曲” 美化鄉村人居環境
伴著潺潺流水,沿著周營大沙河走過溢水石壩,千畝梯田花海絢麗綻放;武風廣場、十里灣研習社展示著沙溝的紅色文化……如今的十里灣·田園綜合體水清岸綠,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吸引了眾多市民打卡觀光。
這是作為薛城區“山水林田大會戰”的主戰場的沙溝鎮,著力打造的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農文旅“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
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只是薛城去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2021年,薛城區建設省市區三級美麗鄉村示范村66個,鄒塢鎮、沙溝鎮、周營鎮3個鎮規劃提升陶源塢、十里灣等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其中,沙溝鎮投入1000萬元高標準打造十里灣沿線7個村,建設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新繪制墻體畫2000平方米,提升石榴文化主題公園等節點3個,十里灣研習社對外運營,打造宜居宜業田園美鎮。
譜好“文明曲” 樹立鄉村治理新風
鄒塢鎮劉莊村成為棗莊農商銀行授信第一村,僅村民馬帥就申請到無抵押低息貸款200萬元……鄒塢鎮以“誠信友愛為引導+其他治理模式”的“誠愛+”鄉村治理模式,使劉莊村這個昔日一度村組織渙散、村民矛盾集中的后進村,一躍成為村民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典型村。
鄒塢鎮創新推行“誠愛+”鄉村治理模式,以誠信積分方式鼓勵村民參與村級事務,激發村民自治活力。因此,劉莊村被授予棗莊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被納入省鄉村治理試點示范村。
陶莊鎮則在棗莊市率先完成36個村(社區)黨組織和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把黨的領導貫穿于社會治理創新各方面、全過程,突出“網格化”治理,將綜治、自然資源、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生態環境等6項工作與民生熱線、重點工作相結合,探索構建“6+2+X”社會綜合治理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