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突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群眾解難題、辦好事、辦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滿意度,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行”。
為扮靚山東南大門“第一印象”,臺兒莊區對轄區內省際界點、節點按照“一域一主題、一界一特色”原則,進行了高標準系統規劃設計。共開工建設省市界域節點13處,項目總投資預算1450余萬元。目前,已完成運河大橋南、澗頭231省道、邳莊濤溝橋等10處省市界域節點建設工作,其余3處界域節點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
實施城區繡綠工程,規劃投資600余萬元,利用城市“邊角余料地塊”和“巴掌地塊”打造精品“口袋公園”,滿足市民“出門5分鐘見公園綠地”的生活需求。新建和改造聚城名都、戰史館、運河大橋南等10處口袋公園和長安路帶狀公園等6處公園游園。目前已完成公園游園3處,口袋公園3處,項目全部建成后增加綠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
與此同時,實施古城周邊環境綜合提升工程,對東順路兩側進行慢道改造,改造面積10100平米,增加綠地5000平方米,安裝新式隔離護欄1682米,對兩側建筑立面修繕改造,極大地提升了旅游城市形象。
實施城市道路深度保潔,實行高壓沖洗+機掃+人工普掃撿拾的聯合作業模式,提高道路機掃率,城市道路深度保潔達70%,科學合理安排垃圾清運,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在府前廣場區域打造深度保潔示范區,讓百姓出門休閑“席地可坐”。在市政道路建設上,臺兒莊區根據市民訴求,今年完成了長安路西延工程、廣進路慢道改造工程,臺北路西延、長安路中段改造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七一”前后將基本完成。
下一步,臺兒莊區將堅持用“繡功”“匠心”建設和管理城市,服務為先、建管并重,解決市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