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發展好時光,風鵬正舉再揚帆。
2月26日,全市38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不僅涉及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多個先進制造業領域,而且大項目、好項目多,既是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的成果展示,也體現了“大抓工業、抓大產業”的鮮明導向。
近年來,面對重塑輝煌的強烈期盼、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我市聚焦“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目標定位,圍繞建設工業強市,積極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在發展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六大先進制造業尋求突破,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蓄勢崛起。到“十三五”末,“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24%;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9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較2015年提高19.3個百分點;累計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234家,A股上市企業達到4家。
創新驅動:
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在企業界有這樣一句話:“大而不強,好景不長;大而不優,必有遠憂。”對于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棗莊這座老工業基地來說,同樣值得借鑒。
地處市中區的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同行業赫赫有名,是國內水處理劑最大生產基地。數年間,從不到百人的小企業,發展壯大到水處理劑的龍頭企業,其成功的奧秘,在行業內提出了“生產商和服務商分離”的經營新模式,以持續創新打造企業的科技力、產品力、市場力,鑄就公司領先于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水處理劑專業生產商之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不斷成長的根本所在。
圍繞省“十強”產業,結合棗莊實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引進外部創新資源,激發創新內生動力,集中資源、集聚優勢、集中力量,培植壯大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制造業,通過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和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推動產業水平向中高端邁進。
高端裝備產業,圍繞擴規模、強鏈條、提質效,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智能化、信息化邁進。
墨子科創園項目進展順利,交大智邦數字科技項目落地,東大動力科技“軌道膠輪牽引車研發及應用”成為省首批10個“重點領域裝備技術項目”之一,鑫金山、魯南機床、威達重工、魯南瑞虹等企業的4個產品成功入選“山東精品裝備”,山森數控、威達重工、魯南機床、魯南瑞虹、漢旗科技、潔宇機械等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高端裝備制造業領軍(培育)企業,山東滕州經濟開發區裝備制造(機床)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高端化工產業,以基地化、鏈條化、精細化為方向,加快優化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推動產業集群向精細化延伸。
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薛城化工產業園、嶧城化工產業園、市中水處理劑產業園列入省化工園區名單,盛隆化工、泰和水處理成為省重點監控點,薛城化工產業園成為省“智慧園區”示范,中科綠碳牽頭組建的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創新中心入圍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新型煤化工產業集群納入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儲備庫動態培育支持。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揮好現有大數據園區的載體作用,大力引進數據預處理、互聯網數據中心、互聯網信息安全等業態,延伸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智慧產業,成為棗莊未來發展的主導性、引領性產業。
棗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數據中心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產業集群列入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重點培育支持,瑞虹色譜操作軟件V8.6被認定省首版次高端軟件。
新能源產業,加強產品研發、技術儲備、對外合作,大力發展液態鋰電、半固態鋰電、固態鋰電等業態,精準布局鋰電配套和鋰電池終端應用產業,形成全產業鏈。
中材鋰膜獲得國家工業強基支持,振興炭材、豐元鋰能、航天科工、天瀚新能源、天科新能源、電立得動力、牛電科技、銀翔奔鵬車業等項目順利實施,全市初步形成5萬噸正負極材料、2億㎡隔膜、11GWh電池產能。
新材料產業,依托重點企業加快光纖光纜、光纖拉絲和光纖預制棒等項目建設,智光通信光纖拉絲項目投產達效,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泰和水處理、辛化硅膠、恒瑞磁電、騰達不銹鋼等4家企業進入“2019山東省新材料領軍企業50強”,泰和水處理、魯南化工、中材鋰膜、辛化硅膠、恒瑞磁電、贏耐鑫電子、騰達不銹鋼等7家企業入圍省新材料領軍企業培育庫,贏耐鑫獲得國家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
新醫藥產業,支持優勢醫藥企業加強自主研發,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醫療器械產業園和魯南大健康產業園實施,華潤三九中成藥數字化車間、東滕阿膠、駿騰醫療、海斯凱爾、杏恩科技TVD試劑、博德、匯影等項目順利實施。
煤電、建材、紡織、造紙、食品等是我市的傳統產業,是最重要的現實生產力,也是棗莊前行的基礎和未來的潛力所在。對這些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就可以把存量優勢轉化為新的增量優勢,既是棗莊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應有之義。
在傳統主業煤炭板塊領域,泉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主動對標國內一流煤礦,實施“提檔升級”高效發展策略,投資5000萬元在大興礦業裝備的全省地方煤礦首家智能化綜采工作面正式投產,開啟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改造之路。
新型建材產業,水泥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玻璃產品逐漸向藝術玻璃、絲印玻璃、防彈玻璃等方向轉型,裝配式建筑產業向集聚化、園區化發展,尚品家居、北新建材、地平線建筑節能、嘉禾箭牌等家居裝飾企業發展態勢良好。
為打好傳統產業改造的“主動仗”,我市初步篩選了一批千項技改、千企提質工程項目,以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為主攻方向,集中資源、力量、要素,深入推進“兩化”融合,支持工業企業核心業務系統和重點設備“上云”,建設一批無人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數聚賦能:
打造發展“新引擎”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正在重塑區域競爭格局。我市緊跟這一新的發展形勢,加快實施“數聚賦能”行動,塑造產業新優勢,打造發展“新引擎”。
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先后評選21家市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推薦10家企業項目列入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騰龍智能制造產業園、威達重工自適應生產、新能鳳凰智慧工廠、正凱智能紡紗、泉頭水泥智能化綠色工廠改造等項目順利實施,泰和水處理列入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融合發展方向第一批試點示范。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和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引領,委托工信部下屬中國信息通信院編制智能制造發展戰略三年規劃。
強力推進“雙千”工程,出臺《關于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雙千”工程的意見》,篩選125個“雙千”技改項目形成《融資導向目錄》在全市金融政策產品發布暨重點項目、“雙千”工程銀企對接推進會上推介,積極對上爭取在山亭和薛城舉辦全省技改診斷咨詢公益服務現場會,認定首批49家“雙千”工程技術改造示范企業。
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實施工業互聯網牽手行動,啟動“云上加速”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專項活動,與清華大學西姆學堂共同舉辦工業互聯網大講堂,建立了浪潮工業互聯網機床云暨中國機床工業網平臺,同泰維潤被評為省產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已賦能省內外企業13家,北一(山東)推動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機械云平臺與智能數控設備深度融合。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與市電信公司簽訂《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合作協議》,為全市中小企業提供11項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
推動5G基站建設和產業發展,出臺《關于加快5G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成立市5G專項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推動各區(市)、棗莊高新區成立5G工作專班,召開5G基站建設和推廣應用座談會、調度會、推進會,建立5G網絡建設月調度機制,涌現出豐源集團、華寶牧業、田陳煤礦、騰達、正凱等5G應用典型企業。
精準施策:
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堅持能管用、可操作、易落地,最大程度發揮市級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出臺《棗莊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在信貸融資、研發創新、技術改造、擴規提效等方面真金白銀支持制造業發展。
大力實施“雙招雙引”百千工程,印發《關于實施“雙招雙引”百千工程的意見》(棗辦發〔2019〕6號),建成運行調度平臺系統,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制度,幫助、督促、引導工業企業開展常態化“雙招雙引”、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問題。
66個市級部門(單位)結對100家工業企業,成立幫促工作專班,簽訂《幫促工作承諾書》,各區(市)、高新區幫促工業企業達到1005家,2019年市級部門結對幫促59家企業達成“以企招商”項目71個(億元以上66個)、總投資336.29億元,26家企業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項目30個、總投資82.81億元,32家企業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51人,18家企業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3個,協調解決了28項困難問題,主動開展服務220項。
強化企業梯次培育,大力培育龍頭骨干和創新成長“雙30”工業企業,堅持每年調整一次企業名單,每季度調度、通報“雙30”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情況,累計撥付市級財政補助資金3422.24萬元。
全力推動升規納統,2019年全市“小升規”企業118家;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市2020年度工業企業“小升規”工作的通知》,明確年度“小升規”目標任務,篩選2019年工業企業納稅1000-2000萬元的小微企業334家建立“小升規”培育庫,給予政策扶持。
引導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積極組織企業開展產學研對接,成功舉辦2019年高層次人才棗莊行高端裝備專場活動暨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論壇,累計培育省級瞪羚企業14家、“專精特新”企業166家。